沉寂多日,烏軍突然吹響反攻,結果留下一地尸體,美國察覺不對勁

自從巴以沖突爆發后,俄烏沖突的熱度是越來越低,所有人、所有國家都將目光移到了巴以沖突身上,烏克蘭這邊倒是很少有人關注了。不少專家以及媒體都預測,以目前的形勢來看,烏克蘭這場仗會輸的很慘。或許是澤連斯基注意到了輿論的走向對自己不利,于是決定在沉寂多日后,對俄羅斯軍隊來一場「奇襲」,想要瞬間扭轉局勢。可沒想到的是,最終烏克蘭的反攻還是失敗了,留下了一地尸體,引起美國深思。

據媒體消息報道,在11月17日左右,烏克蘭軍隊突然決定釋放「大招」,強行讓大量部隊渡過第聶伯河,在河對岸建立據點,揚言下一步就要攻打克里米亞。要知道,第聶伯河距離克里米亞很近,烏克蘭此舉并非說說而已。可我們也知道,克里米亞這些年來已經成為了俄羅斯最看重的土地,烏克蘭想要直取克里米亞,我們可以理解為澤連斯基想要通過此舉,重新獲得美西方國家的信任,讓其繼續援助烏克蘭軍隊,甚至就像巴以沖突一樣,親自下場幫助烏克蘭戰勝俄羅斯。

可是克里米亞真的是那麼好攻占的嗎?現實狠狠打了澤連斯基的臉。烏軍突然跨越河流建立據點,確實打了俄羅斯一個出其不意,但是俄羅斯軍隊從來都不是吃素的,看到烏克蘭建立據點,立馬就準備了大量的火箭彈發射了過去。還不到一個小時,烏軍就已經快要被消滅殆盡了。兩個小時后,烏軍的兩個步兵連便被俄軍全面摧毀。這一舉動雖然是一步奇棋,但硬實力不夠,終究是太過于冒險。

那麼為何烏克蘭會突然決定占領克里米亞呢?難道真的只是想要引起國際關注?其實不然,戰爭稍微錯一步都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澤連斯基就算再愚蠢,也不可能傻到為了引起國際關注,而派遣士兵去送死。實際上,烏軍做出這種舉動,是出于對俄軍戰術的誤判。

這些天來,俄羅斯軍隊將重點進攻方向都放在了巴赫穆特附近的地區,所以烏軍便做出判斷,認為這里將是俄軍下一步的主戰場。而巴赫穆特地區距離克里米亞地區較遠,俄軍若是將此地作為主戰場,必然要派遣大量軍隊前來,屆時克里米亞地區或許就會缺少兵力把守,所以便可以趁機奪去。

烏軍在一開始確實拿到了不錯的成績,在烏軍的反攻號角之下,個個軍人都像是不要命一般,攻勢十分兇猛,還成功切斷了俄羅斯一條后勤補給線。這讓烏克蘭更加看到了新的希望,于是便加大力量攻向克里米亞,可誰知道,俄羅斯的援軍來的實在太快了,現在已經將烏軍打的節節敗退,烏克蘭士兵的尸體都隨處可見。

其實烏克蘭這次的進攻,也不能說是一次錯誤的決定,畢竟,克里米亞地區對于俄羅斯而言太重要了,只要奪取了這片地區,再加上美軍的部署,烏東四州就有要回來的可能。但是澤連斯基還是想的太簡單了,克里米亞地區一旦被占領,俄羅斯就會使出全力奪回這片地區,屆時俄羅斯的大型飛彈武器就會層出不窮,烏克蘭根本阻擋不了俄羅斯的超音速飛彈,就連美國也不行。所以,烏軍想要奪克里米亞地區,大機率就是送死。

更重要的是,這次攻打克里米亞過后,讓美國察覺到了不對勁。因為美國以及西方國家現在都在提倡澤連斯基停戰,可澤連斯基就是不愿意同意,這次事件過后,美國發現,其實只要將烏克蘭的總統換了,停戰就會變得指日可待,甚至有消息曝出,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就是美西方更看好的替代澤連斯基人選。如此可見,如果澤連斯基再不聽話,或許最終就要落到一個人財兩空的局面了。我們作為生活在中國人民,最見不得的就是國外爆發戰爭,如今巴以沖突再起,希望俄烏沖突能夠早日結束,給兩國人民一個安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