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牌了?張忠謀正式表態支持美遏華政策,大陸專家:自取滅亡
張忠謀憑借睿智的眼光和敏銳的洞察力,捕捉到了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動向,將半導體產業細分為品牌、設計、制造三個息息相關卻又隸屬不同賽道。并以獨特的眼光創立了台積電,通過芯片代工的方式,書寫了半導體芯片代工領域的傳奇。
正是因為張忠謀獨到的敏銳嗅覺,被稱為「半導體教父」,也是半導體代工領域的先驅者,甚至業界評價張忠謀一個人可以定義一個產業,其在半導體領域的影響力不言而喻。
然而,晚年的張忠謀似乎把這些美稱都拋之腦后了,其一手創立的台積電逐漸成為美國遏制中國半導體領域崛起的「棋子」。先是跟隨美國斷供華為的麒麟芯片代工業務,其次投資巨資赴美建廠,把先進的5nm、3nm工藝生產線搬入美國本土。
盡管張忠謀一再強調,在美國投資建廠成本高出台灣50%,美國員工不服從管理等,但并沒有停止繼續向美國加大投資建廠的計劃。時任台積電董事長的劉德音更是放出豪言:大陸市場占比台積電營收不到10%,并不重要,言語中透露著對國人的輕蔑。
但令張忠謀沒有料到的是,在進入2022年后,芯片市場就開始進入下行周期,尤其只高端芯片領域,一度已發了美芯市場的「雪崩」,美芯企業紛紛開始砍單,首當其沖的就是一直追求極致技術的台積電。
盡管台積電做出種種措施來應對,提高代工價格、關閉部分EUV光刻機、鼓勵員工休假等,依然無法阻止美芯企業砍單帶來的影響,不得已兩次調整支出,共計超80億美元。
進入2023年后,隨著國產芯片自給率的提升,對進口芯片砍單再次增加,僅前兩個月就同比下降26.5%。國內芯片是一片繁榮,尤其是在成熟芯片領域。對此,台積電開始回頭擴建位于南京的28nm晶圓廠,試圖分得一杯羹,算盤打得挺好。
本以為,這是台積電想要回頭擁抱大陸市場的表現,但隨著近日張忠謀的正式表態,讓國人徹底放棄了台積電回心轉意得的幻想。
近日,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在做客《天下》雜志時,就當下中美「芯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直言大陸半導體技術落后台灣5-6年,并且他本人也是支持美國遏制大陸半導體政策的。
張忠謀表示:「基于自由貿易處于崩潰邊緣,未來半導體芯片行業成本必然大漲,在當前中美「芯戰」逐漸處于白熱化,五年之內半導體產業鏈會出現中美兩極分布的情況」。
另外,針對近期中美之間的「博弈」,張忠謀表示,雙方近期都在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美國祭出芯片法案,中國也有相應的補貼和鼓勵措施。對此,美國當然要遏制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美國的這種做法沒有任何錯誤。很顯然,在中美這場「世紀芯戰」中,張忠謀已經選擇支持美國。
作為商人,張忠謀無疑是傳奇之人,針對美國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政策,變現出支持的態度,或許是擔憂半導體產業出現中美「兩極對立」的局面,損壞台積電的利益。雖然其言語有些偏頗,但終究是在商言商。
但在當前中美「博弈」持續升級,張忠謀這樣的言論不由得讓人聯想多多。不管怎樣,應該多與大陸企業展開合作,走「去美化」道路。
台積電更應該明白,只有背靠中國這個「參天大樹」,在國際上的權益才有保障,作為台灣的產業支柱,張忠謀、劉德音更應該帶領台積電走「光明大道」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