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AI大戰一觸即發?阿里強勢出擊,外媒:中國后發制人

隨著ChatGPT的大火,中美AI大戰一觸即發,不少美企、中企都加入到這場混戰之中。但值得強調的是,AI技術的競爭并不僅限于對話式AI,還涉及很多的方面,比如量子計算等,分布式AI等,阿里強勢出擊,絲毫沒有退縮。

在量子科技領域,中企的優勢相當明顯。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在過去這些年里,中國在三項關鍵指標的比拼中,都超越了美國,位居全球第一。根據專家所言,人工智能芯片要想有所突破和發展,繞不開量子芯片。很顯然,量子技術對未來AI技術的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

近日,阿里則傳來了好消息,其核心指令兩個重要指標,執行效率以及精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經典的指令集相比,達摩院SQiSW門指令集的執行時間能夠減少50%以上,且其錯誤率也能降低41%,更簡潔、更高效且更精準。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的這項研究成果也被業內權威頂刊《物理評論快報》所收錄,且官方還給出了很高的評價,無論在理論還是實驗中,都能證實新型指令集是更好的選擇,且這個方法也能幫助業界設計量子指令集的革新。

就目前的技術表現來看,只要進入了后摩爾時代,那麼中國科技就有機會成功沖頂,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領頭羊」,且靠自研核心技術來完成「2030年AI理論、技術以及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小目標。

 

為了能夠加快中國AI技術的發展,阿里達摩院還成立了量子實驗室,在去年全球最權威的物理學會上,阿里就展示了最新的科研成果,搶盡風頭。阿里達摩院推出的新型量子比特Fluxonium兩比特門,其操控精度達到了99.7%,這不僅創造了全球最佳水平記錄,還順利超越了谷歌、IBM等美企。

在該領域,此前最高紀錄的創造者是馬里蘭大學,但其操控精度也只能實現99.2%,足以證明,阿里在量子技術領域的實力可見一斑,不容小覷。作為中國科技企業,就該主動承擔起對標美企的責任,扛起科技研發的重擔,從落后到全球領先,阿里這一路走來并不容易。

除了堅持科技研發投入外,阿里還要敢于攻堅,直面質疑。短短幾年時間,阿里達摩院就能在量子技術領域取得如此好的成績,確實是「中國之光」。而《亞洲周刊》也毫不隱藏的夸贊了中企的鉆研精神,直言在中美人工智能競賽中,中國量子科技后發制人。希望阿里等中企能夠再接再厲,爭取能夠在AI領域一馬當先!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