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國產芯的天亮了
芯片已經成為眾多設備的核心,華為在5G等技術方面領先后,美就一直都在芯片方面進行卡脖子,多次修改芯片,限制台積電、高通、ASML等企業出貨。
去年年底,美又開啟了新一輪的限制,不僅計劃限制高通、英特爾等向華為出貨4G芯片等產品,還聯合日荷限制半導體設備出貨。
根據ASML透露的消息可知,美日荷協議已經達成了。日方面也已經宣布,將會從今年春季開始限制半導體設備的出貨。
可以說,美已經計劃在芯片方面切斷供應,尤其先進的半導體設備。
盡管如此,卻有外媒表示國產芯的天亮了,美欲完全切斷芯片供應、限制中國芯發展是不現實的,并給出了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ASML、高通等先后表態了。
美欲限制4G芯片、半導體設備出貨的消息傳出后,ASML就表示這不會影響2023年的營收,該政策落地還需要一段時間,目前仍可以繼續出貨。
高通則表示預計可以繼續向華為等出貨4G、WiFi芯片等產品,該許可將會持續好多年。
繼英偉達之后,英特爾也開始向國內廠商提供特供版的PC芯片等產品。
從美芯巨頭的反應來看,其實不想被進一步約束出貨,一方面是因為國內市場巨大,一方面是因為替代產品已經開始陸續出現。
數據顯示,國內廠商2022年減少進口芯片超970億顆,替代產品多數都是自研自產的國產芯,否則,台積電也不會表示已經無法詳細評估國產芯的算力了。
其次,中芯國際加速擴產前進中。
芯片規則修改后,中芯國際一方面加速擴大芯片,實現更多芯片在國內生產制造,一方面加速購買先進半導體設備。
據了解,中芯國際曾一次性簽訂了價值11美元的光刻機購買協議,隨后又將資本開支從50億美元提升到66億美元,主要都是用于購買先進的光刻機等設備。
日前,中芯國際正式對外公布,到年底折合8英寸月產能達到71.4萬片,全年產能利用率為92%。
另外,中芯深圳進入投產階段,中芯京城進入試生產階段,中芯臨港完成主體結構封頂,中芯西青開始土建。
這意味著中芯國際在今年將會有大量的新產能陸續實現投產,更多芯片將會在國內生產制造。
最后,量子芯片生產線來了。
量子計算機是未來新一代科技技術的代表,國內最新量子計算機「悟空」,其配套的量子芯片「悟空芯」就是由該條產線生產的,目前正在調試中,性能更強的「悟空」也將很快面世。
根據官方公布的消息可知,從去年1月份投入運營開始,陸續導入24台量子芯片生產相關的工藝設備,孵化出了3套自研的量子芯片專用設備,生產了1500多個批次流片試制的產品,交付了多個批次的量子芯片以及量子放大器等產品。
這意味著在全新一代芯片技術方面,國內已經實現突破。
也正是因為以上幾點變化,外媒才表示國產芯的天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