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光伏硅片制備技術出口,美國真被我們卡住了脖子?

眾所周知,前段時間商務部發布了《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征求公眾意見版)》,擬對部分先進的技術限制出口。

其中特別增加了7項技術的出口,涉及到 光伏硅片制備技術、激光雷達系統等。

很多網友看到這則消息后表示,這是我們在半導體領域進行反制了,特別是光伏硅片制備技術,絕對是「 成功的卡住了美國脖子 」 。

那麼問題來了,光伏硅片制備技術,真的就卡住了美國的脖子麼?有沒有這麼厲害?

所謂的光伏硅片制備技術,主要指的就是大尺寸光伏硅片制造的技術和設備,這種大硅片主要用于太陽能產業。

光伏硅片的制造過程與硅基晶圓的制造過程差不多,都是首先是從石英中提取硅并做成圓柱形硅錠;然后再把硅錠切成薄片并進行化學處理形成硅片;最后用處理過的硅片造出面板電芯。

 

硅片的尺寸越大,就能夠造出低成本、高效率的太陽能電池板,就像硅基芯片現在用12寸晶圓一樣,目前光伏硅片也是182 mm、 210 mm這種大尺寸,占到全球光伏硅片的 90%以上 。

而中國光伏硅片制造供應鏈領域,是真正壟斷市場的,占了全球太陽能制造供應鏈約 80% 的份額,一半的大硅片制造設備,甚至97% 的太陽能級硅錠和硅片都產自中國。

美國就沒有完整的光伏硅片制造設備和產業鏈,為什麼美國不去搞這種產業鏈,不是因為技術門檻高,相反門檻并不高,與硅基芯片相比,門檻低N多,美國不搞的原因在于利潤不高,美國看不太上。

過去,主要從東南亞進口,但而東南亞又是從中國進口,大多是中國設計制造完,再運去東南亞組裝的,所以說來說去,美國還是從中國進口的。

 

現在,中國一旦卡住這個技術,美國是比較麻煩的,很多新上馬的太陽能電站項目可能會暫停,新能源發電量就上不去,最終就會影響到節能減排,美國可是簽訂過《巴黎協定》的,節能減排是有額度的。

但其實也不是特別麻煩,真到了那一步,美國最多再上點火電之力的,不過就是影響環境而已,又退出一回這個協定,美國也不是第一次這麼干了,怕什麼?算不上太嚴重。

再則,這個技術也并不是特別復雜,美國如果要搞,多花點時間也就搞出來了,并不是多大的事,所以這個其實并不是反制。

說實在的,我認為其實是更像是在保護我們的光伏硅片產業,免得這些本來很先進的技術,因為無序競爭,最后變成了爛大街的東西,很便宜就賣出去了,現在是想出口,就必須由 省級商務主管部門許可,才能出口,加了一道保護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