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斷供應成鬧劇?孟晚舟新年帶隊「出征」,美媒:華為風向變了
華為,是中國高科技領域的戰力「天花板」,也是高通、谷歌、蘋果等美企巨頭們最頭疼的對手。不過,前不久華為又有了「新動向」:孟晚舟親自帶隊「出征」,拜訪中國建材集團、華能集團兩大巨頭。此消息曝出后,鮮有露面的孟晚舟立即引發各方熱議,而此前就有媒體透露,她將于4月擔任華為輪值董事長,首次問鼎華為「掌舵人」。
這意味著孟晚舟接班似乎已「板上釘釘」,然而這卻與2019年任正非接受BBC專訪時說的話「大相徑庭」:孟晚舟沒有技術背景,是永生永世不可能做接班人的。此事一出,不少美媒瞬間抱怨指責:任正非「變卦」,華為風向變了。事件背后究竟是任正非食言,還是另有隱情呢?
(一)從打雜學起,孟晚舟的「通關史」
1972年出生的孟晚舟,從未公開過自己華為「長公主」的身份,即便1993年加入華為,她也是從普通打雜學起:做過接線員,當過銷售。直到大學畢業,會計專業的她才終于擺脫這些苦活累活,并逐步加入管理層的行列。
在財務崗位上,孟晚舟創立了華為財經組織架構和IT平台,讓華為內部走向精細化管理。與此同時,她還讓數據成為華為戰略資產的一部分。不可否認,孟晚舟在華為的成績和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可謂憑實力站穩了腳跟。隨后,她先后出任華為香港公司首席財務官、華為副董事長,CFO(首席財務官)等職位。
如果說2018年前,孟晚舟是集團內部的名人,那2018年之后,她就是家喻戶曉的「國民女神」。眾所周知,2018年12月出差期間,孟晚舟被老美授意非法扣留,期間她不屈不撓,據理力爭,維護了祖國榮譽。隨后在大陸的努力下,「女戰士」孟晚舟成功在2021年9月25日歸國。
在被羈押1028天里,孟晚舟面對西方裁贓不屈服、不妥協、不放棄,贏得了無數國人的尊重和掌聲,一時間被無數網友奉為「國民女神」!
(二)51歲孟晚舟出征,讓「斷供」成為鬧劇
回歸后的孟晚舟,似乎憋著一股勁。早前外媒瘋傳,老美要對華為進行全面「斷供」,其中已涉及5G級別以下的產品,比如Wifi、高性能計算、云計算產品等。一旦傳言成真,華為手機、平板、筆記本無疑將遭到「滅頂之災」,絕不是無芯可用那麼簡單。為了破除未來風險,讓老美「斷供」淪為鬧劇,于是新年剛過,孟晚舟就親自出征,帶隊先后走訪了兩家重量級央企。
公開資料顯示,本次華為有兩大戰略目標:一是與中國建材在新材料研發、數字化、國際化等領域展開緊密合作;二是與中國華能集團一起攜手在數字化、煤炭、新能源等領域深入合作。而這也意味著,在單打獨斗多年后,如今華為已經改變策略,與大企業進行聯合,將自身技術融入各個行業之中。
在過去三年里,華為挺起民族脊梁,不僅突破了鴻蒙操作系統,而且與合作伙伴一起,將商業觸角伸進了光刻機、量子芯片、新能源汽車等領域。而華為也因此再次「活」了過來,2022年創收突破6000億,一度讓外媒驚呼「見鬼了」。
(三)任正非「變卦」還是另有隱情
在外界看來,任正非一般很少「食言」,是真正的愛國商人。但他為何偏偏卻在2019年表態,「孟晚舟不可能做接班人」?如今回頭來看,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變卦」,其實這背后有兩方面原因。
其一,當初孟晚舟被誣陷拘留,是老美處心積慮多年的「籌碼」,自然不會輕易放棄。而任正非此時說孟晚舟并不重要,無疑讓老美有發全力卻打在棉花上的無力感,失去了交換的籌碼。其二、2019年初任正非認為女兒缺乏「戰略」觀,而今時也不同往日,孟晚舟經歷3年軟禁和百般刁難后,對于「戰略」二字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事實上,在1028天被軟禁的日子里,孟晚舟沒有做「軟骨頭」,反而是鐵骨錚錚,據理力爭。如此「威武不能屈」的形象,也打醒了不少迷途中的國人。而結果就是,老美的現實版「三體」封鎖,無法打垮我們,反而促使了國內高科技能力突飛猛進。
即使在戴著腳鐐的日子里,孟晚舟身上也始終保持著從容。當面對外國列強刁難時,她體面大度,據理力爭,甚至連外媒都為其點贊。如此傳奇的「國民女神」,難道沒有資格接班華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