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能扛住「芯片新規」嗎?外媒:答案基本已經確定了!

嘴上喊著「民主、多元化」的口號,身體卻見不得別人好,更容不下市場多元化!尤其當華為在通訊、智慧型手機、半導體等領域「侵入」美國的舒適區,甚至還要領先1-2代,老美隨即通過泛化國家安全的手段進行無理由打壓。

然而,當與華為周旋兩年多后,華為卻突然宣布,已經轉危為安,2022年的營收符合預期,2023年還要高品質地活下去,這讓老美深深感受到了什麼叫「挫敗感」!

正是如此,老美卻傳出消息稱,正在考慮切斷華為與英特爾、高通在內的所有美國供應商的聯系,旨在阻止華為獲得4G手機芯片、WiFi芯片、人工智能技術、英特爾的X86芯片供應渠道。這對于華為的消費業務而言,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針對此事,海內外不少專家展開了熱烈討論,「華為是否能扛住芯片新規」的問題也一時蔚為風潮!而關于這一答案,許多人給出了非常肯定的態度,不少外媒表示:目前的華為與四年前的華為相比,已經不再是一個公司了,老美的制裁對于華為而言,無濟于事,因為華為的天已經亮了!

台積電斷供初期,任正非就表示「不再對美抱以任何幻想」!這兩年華為一直在將業務重點放在對美芯片依賴程度較低的業務上,尤其是對各行各業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方面。

首先,云計算業務

5G是物聯網時代,游戲、娛樂、電商等許多行業,都會加入云的浪潮之下,英特爾斷供之后,華為第一時間將X86伺服器業務變賣,并且在云計算領域大刀闊斧,短短幾年的時間,華為已經成為我國僅次于阿里的第二大云供應商。2020年,華為云收入提升幅度達到了168%;2021年華為與41個國家的外國政府達成了70筆云計算、電子政務服務交易訂單;2022年,華為云已經成為華為的重要經濟支柱。

 

其次,電信業務

老美對華為乃至其他中企無底線的打壓,釋放出了一個信號:老美不正當競爭,中企并不存在安全問題。而且電信情報獲取也是老美慣用的伎倆,所以這兩年不少社會主義國家、發展中國家向華為拋出了橄欖枝,而沙特不僅直接與華為簽訂了一份長達10年的5G合同,今年更是宣布禁止美國制造。

在5G設備供應鏈方面,一家日本拆解公司針對華為基站設備公布的一份拆解報告,華為基站設備美零部件占比僅剩1%,不難發現,華為已經通過「去美化」+「國產替代」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路。

另外,汽車業務

當智能汽車成為新風口,華為通過智能座艙、5G技術和專利優勢,與賽力斯、長安等國內知名企業達成了合作,同時還向奔馳、寶馬、奧迪、蘭博基尼等國外知名汽車制造商簽署了技術專利協議。

 

除此之外,華為成立的「五大軍團」所開拓的智能礦山、智能養豬場、智能光伏、數據中心等業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華為消費業務的損失。

據悉,老美在2020年-2021年期間對華為批準了價值600億美元,合計4100億元的許可申請。現階段不管是英特爾、美光還是高通等美芯片巨頭,均出現了業績下滑、利潤暴跌的悲慘局面。如果新規落地,美芯片市場必將迎來一場「大雪崩」,到頭來不僅阻擋不了中國發展,反而會反噬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