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成罪魁禍首?美芯巨頭市值蒸發萬億,韓國也開始低頭讓步
美國作為芯片半導體的「發源地」,仗著技術領先的優勢,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利用自己的「科技霸權」,在全世界范圍內收割著財富。
但隨著近兩年中國的不斷崛起,在眾多高科技領域更是突破了西方的封鎖,以至于讓老美意識到自己的「霸權」地位不保,才會對于中國的廠商進行一系列的封鎖遏制。
甚至在後來的兩年時間,拜登先后修改芯片規則,放出芯片法案,甚至把幾十家中國企業列入了「清單」。
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拜登為了遏制中國發展,直接計劃把中國存儲芯片制造商和人工智能芯片行業的21家「主要廠商」列入了貿易黑名單。 這意味著拜登對于中國高科技發展徹底下死手了。
然而,拜登還沒有意識到,今天的中國已然不再是百年前的中國,封鎖打壓并不能讓眾退縮,更不能遏制發展。
恰好相反,美國的封鎖力度越大,國內「自主研發」的呼聲就越高。 而國家也不斷推出了關于芯片產業利好的政策,甚至國產廠商對于卡脖子難題攻克意志也在不斷加強。
在今天這個全球化時代,老美的封鎖只是一把「雙刃劍」,在遏制中國廠商發展的同時,也在阻擋自家廠商的正常發展。
畢竟老美多次修改芯片規則,不允許那些芯片巨頭正常出貨到中國市場,這不在砸他們的飯碗嗎?
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每年光是芯片進口就數千億,如此龐大的客戶,誰不想要? 老美卻不斷讓西方芯片巨頭遠離中國市場,確實讓人感到不安。
這也是為何德國媒體會感慨:美國在半導體領域上針對中國采取的一系列封鎖策略,很有可能是引火燒身。因為這種做法不僅沒有擊垮中國,反而讓中國加速了研發,加快替代西方。
德國媒體的感慨并不是空穴來風,從這兩年看來,不管是美國、荷蘭還是日韓等國的廠商,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經營問題,要麼市值蒸發,要麼產品滯銷,要麼營收虧損……
韓國就是最好的例子。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韓國都在尋求獨立發展之路,而且在亞洲地區非常不愿意充當老美的「馬前卒」。甚至一直想跟中國保持合作關系。
然而,韓國有心無力。都知道三星是韓國的「主要戰力」,但三星卻被老美控制的非常深。三星很多核心股東都是來自華爾街,而且韓國的政治也受到美國的影響。
所以今天韓國想要擺脫老美的擺布也只是癡人說夢,這才會讓韓國不斷對中國指指點點,甚至還要對來自中國的游客區別對待。
如此一來,韓國必然會受到中方的反擊。
自從中國對韓國「反擊」后,貿易逆差直接擴大三倍,在半導體產業上更是遭遇了重挫,就在今年1月份,韓國半導體出貨量下降了44.5%,就連巨頭企業SK海力士也是出現了有史以來的虧損,三星的營收同比下降更是下降了97%!
除此之外,韓國的旅游產業更是受到了較大的影響。要知道中國的游客曾經占據了韓國航空業、運貨業以及旅游業的20%以上,或者說失去中國這位大客戶后,根本沒有人可以取代。
如此困局下,韓國不得不開始低頭讓步,不僅公開表示歡迎中國的游客,還暗示不會再跟隨美國中國進行針對性措施。
美國芯片巨頭也不好過,眼睜睜看著中國從昔日的合作伙伴變成競爭對手。
英特爾作為美國的「芯片王者」,曾經在中國市場風光無限。但進入21世紀后,英特爾就進入「中年危機」,特別是美國對中國發動一系列的封鎖后,更是讓英特爾陷入了「泥潭」。
短短兩年時間,英特爾市值蒸發超過10000億,盡管英特爾在尋求多元化業務發展,但終究是回不到昔日的巔峰了。畢竟前面有AMD、ARM和英偉達,后面還有無數家中國廠商的追趕。
在前段時間,美國還拉攏日本、荷蘭達成新協議,試圖進一步封鎖中國半導體設備。結果這消息一出來,外媒紛紛表示:中國崛起是大勢所趨,封鎖并不能起到任何遏制作用。
其實ASML的CEO跟微軟的創始人就曾給出過答案,過度封鎖,加大限制出口,只會加速中國在該領域自主研發。畢竟「物理定律」全世界都一樣,差的只是時間而已。
何況這兩年我國在研發的資金投入上更是不斷增加,就光是去年我國的總研發費用接近30000億。
而在芯片半導體領域,我國也是攻克了不少技術難題,蝕刻機上,中微半導體的蝕刻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就連屹唐股份也站在了全球第二的成績。在涂膠顯影機上,我國沈陽芯原微電子也打破了西方的壟斷,實現了國產涂膠顯影設備的自主研發。在光刻機上,上海微電子更是實現了28nm精度光刻機。
說到最后,縱使今天美國還在接二連三搞大動作,但終究只是徒勞。畢竟對于我們來說,壓力越大,動力越大。
也多得拜登的封鎖,我們不僅看清了「科技無國界」是幌子,看徹底拋棄了「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思想,徹底走上「去美化」道路。
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研發和創新,在我國龐大的市場科技下,國產中高端芯片未來大有可期,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國產廠商站在全球化的舞台上,高舉國產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