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不住了?美芯片巨頭開始「擺爛」,人民日報:放棄所有幻想
近幾年,中國科技的發展進入了高速爆發期,但正因為如此,西方國家開始坐不住了。在老美的牽頭下,歐美企業開始對中企進行了斷供打壓,華為、中興、大疆、中芯國際等企業都遭遇了不公平對待。
從2018年開始,中興就被美列入了「黑名單」。華為在2019年也成為了老美的「眼中釘」,隨即遭遇了一系列的制裁,比如把孟晚舟困在加拿大2年多時間,給華為通訊設備潑臟水,以及對華為進行芯片「卡脖」等等,手段極其惡劣。
受到芯片禁令限制,除華為外,不少和芯片相關的科技企業也難以幸免,拿中芯國際來說,它已經付了錢,但是卻收不到EUV光刻機。都知道,制造先進芯片就必須要有EUV光刻機,老美的「卡脖」相當于直接斷了國產高端芯片的路。
然而,面對打壓,中國科技企業展現出了很強的韌性,在越來越大的壓力之下,中企化壓力為動力,開始重視自主研發,且進行了多元化布局,加快「去美化」進程。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就在國產光刻機領域以及量子芯片領域取得了重大進步。
根據數據來看,2022年,「中國芯」交出了滿意的答卷,除了實現國產14nm芯片的規模量產外,全面的芯片進口量也減少了960億枚,中企也開始有意減少了芯片進口,砍單量增加,再加上自給率的上漲,距離「2025年自給率達到70%」的目標更進了一步。
在意識到問題嚴重性后,外媒傳出「老美正計劃限制高通、英特爾等美企的4G、WIFI芯片等供應」,這個消息傳出后,華為等中企還沒有回應,高通等美芯片巨頭就扛不住了,紛紛表態,向華為供應的所有芯片,包括4G、AI以及WIFI芯片,都不會受到影響。毫無疑問,美企徹底開啟「擺爛」模式,相當于攤牌了,對美的無理要求提出了強烈反對。
客觀來說,老美對華為等中企的制裁,就是一把雙刃劍,在刺傷中企的同時也會傷到自己,高通、ARM以及英偉達等美芯片巨頭,在2022年也出現了營收暴跌,處境不容樂觀,這也是美企正式攤牌的重要原因之一,失去中國市場對美芯片巨頭而言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雖然目前新一輪的打壓還沒有落地,美企的態度也夠強硬,但中企也不要有僥幸心理,人民日報說的沒錯,對于外國企業,我們不要抱有任何幻想。唯有專注研發這一條路,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只有我們自己強大了,才能不怕被「卡脖」。
總的來說,無論老美是否會采取新的打壓措施,無論美企支持或反對,都不會影響「中國芯」的布局和發展,中國科技企業還是要踏踏實實,專注科研,只有把核心技術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早日實現芯片的自給自足,才能無所畏懼,而這就是對美企最好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