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升級芯片規則,聯合日、荷達成協議后,發現兩個問題很尷尬

長期以來老美有著「科技燈塔」的稱謂,不管是通訊、操作系統還是半導體,這些底層技術一直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但中國科技實力的崛起,已開始蠶食美企的市場份額。為打亂中國科技企業的發展節奏,不僅斷供中企的代工服務,更阻撓ASML等芯片設備制造商對華出口。

近期,美升級芯片規則,聯合日本、荷蘭達成了協議,對出口中國的芯片制造設備做出了升級限制,限制14nm及以下芯片制造設備的自由出貨。而除了荷蘭的ASML之外,還有日本的尼康、東京電子等廠商。由于有些設備可能是14nm和28nm共用,在限制14nm的同時,28nm設備也將會受到審查。老美此舉可謂是讓中美芯片戰進入了短兵相接的時代。

值得注意的是,協議達成后卻發現兩個問題很尷尬!

首先,該協議并不牢靠

該協議主要是美媒披露出來的,具體細節不得而知。業內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該協議非常不牢靠,很可能短期內就會發生變化,也有可能協議根本無法落地。比如荷蘭的ASML,基本壟斷了中高端市場。但龐大的中國市場讓ASML和荷蘭十分為難,即便面對美高官赴荷多次施壓,荷蘭依舊沒有妥協,甚至公開場合公開表態「不愿意跟隨美國的腳步」。

而在協議「達成」之后,ASML首席執行官彼得·溫克寧表示,目前荷蘭暫無新的出貨限制措施,可以繼續對中國市場發貨DUV設備。

而作為DUV光刻機的另一大巨頭,尼康的產品其實并沒有美國的技術和零部件,其實除了尼康,許多日本企業長期以來走的都是自主研發路線,并不容易受到老美長臂管轄。尷尬的是,日本相關芯片設備制造商表示,他們也沒有收到限制對華出口的消息。

其次,堵別人的路,最終只會堵死自己的路

芯片是市場化非常高的產品,上游產業鏈和下游市場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當老美長臂管轄破壞全球芯片產業鏈,這給各國經濟、科技的發展,甚至國家安全造成了極不穩定性的因素。

正是如此,許多國家加入了全球芯片產業競爭中。今年1月,歐盟議會以壓倒性的投票優勢通過歐盟的「芯片法案」草案,旨在加強歐盟本土芯片技術能力和創新,擺脫對海外芯片企業的依賴。日本也聯合多家日本巨頭成立了芯片制造商Rapidus,旨在2025年之前建立一條用于生產2nm芯片的原型生產線,目的相似:提升半導體產業鏈的穩定性,避免全球芯片產業鏈波動給日本電子產業造成重創。

想要建立完善的市場體系,必須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當全球芯片市場成為老美的「一言堂」,美本土芯片企業必然會遭到芯片規則的「反噬」,而日本、歐洲只是冰山一角,未來還有更多的國家或地區會從「封閉」的美芯片市場走出來。

國產芯片真的不堪一擊嗎?

14nm、28nm實現量產沒多久,老美就開始聯合日、荷展開圍剿,不少網友必然會問:國產芯片真的不堪一擊嗎?并不是!

首先,關于美、日、荷達成的協議并沒有公開的日期,就像此前針對華為的措施,有長達4個多月的緩沖期。所以這段時間ASML、日本企業依舊可以正常出貨,并且他們的表態也在暗示這段時間加速訂購,用有限的時間訂購更多的DUV光刻機。

其次,全球芯片產業鏈,我國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比如惰性氣體氖氣,這是光刻機工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材料,被譽為電子工業的「血液」。此前氖氣一直由俄烏企業來提供,但俄烏事件導致氖氣全球性緊張局面升級。而我國多年前就打破了市場壟斷,突破了氖氣等稀有氣體提純的技術瓶頸,尤其是華特氣體,已經通過了ASML的認證。如果DUV光刻機無法進入大陸市場,全球芯片產業鏈都將受到影響。

最后,在14nm、28nm芯片制造方面,其實我國已經攻克了許多核心技術,比如蝕刻機、薄膜沉積、顯影機等關鍵設備實現了從無到有,光刻膠、拋光劑、靶材等關鍵材料也實現了規模生產,光源、物鏡、雙工件台這些光刻機核心系統也都一一攻克,微電子2021年底研發的DUV光刻機已經通過了技術認證,雖然還需要進行優化,但DUV光刻機的國產化已經不遠了!

有趣的是,老美給我們留出了緩沖期,如果我國芯片產業能在這1-2年的時間實現國產化,結合上我國在光子芯片、量子芯片領域國際領先的水平,未來我國極有可能倒過來反擊美芯片產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