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荷開始聯合,14nm要被徹底鎖死?外媒:已經晚了!
作為「科技燈塔」的美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靠著科技霸權收割著全世界的財富。但近年來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在許多核心領域實現了對西方的反超,這讓老美意識到東方大國已經崛起,隨后對華為、中芯國際等巨頭展開了一系列的「斷糧」操作,旨在遏制我國芯片產業,以實現遏制我國科技實力的目的。
正是如此,芯片產業國產化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國家也推出了許多芯片產業的利好政策,芯片制造企業對攻克難題的意志開始加強。2022年9月,上海正式宣布實現了14nm工藝芯片的量產,這意味著我國14nm芯片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題,比如蝕刻機、薄膜沉積等設備實現了量產,封裝技術,濺射靶材、拋光劑等材料已經批量用在了生產線上。
我國實現14nm芯片的量產,與28nm量產具有相同的意義,這意味著我國芯片制造水平不僅能滿足汽車、區間車、火箭、飛彈等工業領域的需求,還能滿足5G通訊、高性能計算等領域芯片的訂單需求,更能有效緩解高端芯片嚴重依賴海外企業的問題。
美國又傳出「壞消息」
中國芯片產業的崛起,老美又開始步步緊逼!2022年10月,美升級禁令,擴大ASML的限制出貨范圍,其中就包含14nm和更先進工藝的芯片制造設備。
最近,老美又要作妖,據彭博社報道,老美將管控協議又擴大了兩家公司,除了ASML之外,又加入了日本的尼康和東京電子有限公司這兩大半導體設備企業。
眾所周知,我國雖然能實現14nm工藝芯片的量產,無法規避ASML的DUV光刻機,這是生產28nm、14nm芯片的關鍵設備。不過DUV光刻機市場并非只有ASML,尼康也具有DUV光刻機的生產能力。而另一家京東電子,在蝕刻機、涂布機/顯影機等產品方面占據著高達90%的市場占有率。
老美此舉目的有兩個:一方面限制我國14nm等中高端芯片的生產,另一方面希望我們不要生產,逼著我們找美國廠商買芯片,解決美企庫存積壓的問題。 這對于國內芯片研發、制造企業來說,都是一個「壞消息」!
禁令真的有效嗎?
其實針對美、日、荷在半導體領域的聯合,不少外媒表示「晚了,已經來不及了!」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ASML的CEO溫寧克、微軟比爾蓋茨、與ASML員工有深度接觸的荷蘭工程師其實早就給出了答案,美國加大出口限制一定會推動中國成功研發出自己的技術。不僅因為全世界「物理定律」是一樣的,而且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研發經費一直在保持兩位數的增長,2022年總研發經費已經邁上了3萬億的新台階。經濟基礎外加國人不懈地努力,成功只能更快!
其次,雖然芯片制造設備,美、日、荷掌握著領先的市場優勢,但中企在芯片制造許多環節攻克了技術難題。比如蝕刻機方面,中微半導體的蝕刻機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屹唐股份也拿下了世界第二成績;涂膠顯影機方面,雖然日荷企業市占率比較高,但國內沈陽芯源微電子已經打破西方壟斷,實現了國產涂膠顯影設備的自主、可控,拿下了剩余的市場份額;而在DUV光刻機方面,上海微電子28nm精度光刻機已經通過了技術認證,光源上已經與英諾激光展開了全面合作,不久的將來,DUV光刻機也將全面實現國產替代,多重曝光之后即可實現14nm工藝芯片的量產。
最后,目前芯片已經進入到3nm時代,工藝已逼近物理極限,而且從3nm可憐的良品率不難發現,未來幾乎只剩下2nm這一代制程工藝,再往后就是下一代芯片技術。這方面國產替代可謂是「動力十足」!比如今年我國就將完成首條「多材料、跨尺寸」光子芯片生產線,由于光子高速并發、超低電阻的優勢,光子芯片性能是傳統硅基芯片的近千倍,功耗也僅有萬分之一。此外,我國自主研發的「量子芯片光刻機」無損探針台也成功投入量子芯片生產線,對石墨烯芯片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下一代半導體技術我國已經走在了世界領先水平!
縱觀我國芯片產業發展形勢,國產芯片制造水平的進步是振奮人心的!即便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在我國龐大的市場空間下,在熱血奮戰的科研人員努力之下,國產中高端芯片的未來是可期、大有可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