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做3大准备备战台海,韩国蠢蠢欲动,中国是美国最强大的对手

备战台海,日本作出祭出三大杀招

我们都知道,进入到2023年后,借着俄乌冲突的这股子“歪风”,老实了几十年的日本,开始试图挣脱枷锁,让东海上空战云密布。而为了应对未来的所谓“台湾有事”,日本在近期相继宣布三个重大举措。

第一,囤积弹药。根据多家媒体的消息称,日本自卫队将在西南诸岛新建130座弹药库,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自卫队启动的最大规模的弹药库修建,其中陆自有90座,海自分到40座。同时,日本还将和美军讨论共用这些设施的可能性。

实际上,按照原定构想,日本自卫队的主要作战对手为苏联军队,所以大量兵力堆积在北海道一侧,全国唯二的装甲师团和70%的弹药库部署于此,此地距离东海2000公里左右。而在苏联解体后,日本进入武备废弛时代,全国上下的弹药只能支持两个月的军事行动,在冲绳等前线地带,弹药库存不足10%。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在此前,日本的那些个政客,你看像什么岸田文雄,他们嘴上叫嚣“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再厉害,自卫队也没有实际介入能力,轻举妄动还容易把自己也一块搭进去。

而此次的弹药库修建,意味着日本对“西南”方向从原先的“口头关切”,转到具体实施上,同期进行的还有“西南方向”的反击导弹部署,这释放出来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信号,因为130座这个数据是要有理论支撑的,证明日本已经认真研究过,和解放军发生冲突的预案,这完全违背了此前的“专守防卫”策略。

第二,挟美自重。根据日本《读卖新闻》在1月8日的说法,美国总统拜登将在本月13日于白宫接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届时双方将在几个重大议题上进行磋商。而根据目前已经确认的消息,两国在会晤后会发表一份所谓的联合文件,强调“台海地区和平”的重要性。同时,这份文件还大言不惭地表示,钓鱼岛问题适用于现有的《美日安保条约》。这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政治冒险行为,为中美两军的直接冲突,埋下了严重隐患,双方海军对峙的时候,必然规模庞大,到时候谁来打响第一枪,那就不好说了。

第三,拉拢G7国家,和中国打“经济仗”。日本是今年的七国集团轮值主席,日本经济和产业部长西村康捻在本月5日的时候,声称G7国家要组建一个经济协调机制 来防止中国未来可能的“经济胁迫”。同时,在和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会面后,日本还准备加大对中国的科技封锁,尤其是在芯片制造设备等关键领域,要和美国一道“手拉手”。

可以说,日本在近期的活动,对中国展现出了极大的敌意,从军事、经济、政治三个主要领域,对华全面施压,这是自千禧年以来,频次最多,强度最高的敌对行动。

当然了,我们也不必过分担心,日本人的对外政策制定,本质上是美国对华态度的一个“翻版”,现如今中美关系都已经这样了,就更不能指望中日能有多大改善。

韩国蠢蠢欲动,或为美军提供战时支持

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日本之外,美国在亚洲的第二号盟友韩国,也释放出了重大信号。根据韩国《中央日报》和东亚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只有18%的民众反对韩国干涉台海,而有高达22.5%的民众支持介入冲突,甚至要参加美国领导下的联合军事行动。而在同一项调查中,42% 的受访者表示,韩国的军事作用应仅限于为美军提供后方支援。总体而言,64.5%的韩国受访者同意韩国应为美军在台湾的紧急行动提供直接或间接支持。

驻韩美军司令保罗·拉卡梅拉将军也在近期表示,随着韩国军队“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朝鲜半岛以外的联盟合作机会“正在出现”。这一度被解读为,是美军对“台海有事”的出兵暗示。

实际上,从历史角度来看,韩军一直是美国在外征战的左膀右臂。早在20世纪下半叶的越南战争当中,韩国就曾出兵,并因军纪败坏而举世闻名,在越南奉行“三光政策”。但作为回报,美国提升了韩国的盟友层级,并在微电子领域给予其分工地位,让韩国的经济在80年代出现了一波腾飞,“汉江奇迹”的背后,是尸山血海。

或许也是因为在越战当中尝到了甜头,韩国民众在台海问题上,也出现了“拎不清”的情况,就和曾经的日本人一样,要来“赌一赌”国运。

台海有事,韩军会扮演什么角色?

《亚洲时报》在近期也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讨论“台湾有事”,韩军可能扮演的角色。文章作者认为,韩军固然可以追随美军,在台海地区部署空军,但这必然会遭到中国的全面反击,韩国的所有军事基地,都在中国导弹的射程之内。同时,一旦中韩交战,北方的传统威胁也会望风而动,到时候韩国将不得不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美韩同盟的含金量没人会怀疑,可“美国优先”的政策也是100%的合理,到时候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事,怕是比比皆是。

所以,如果要介入台海冲突,韩国应该扮演二线角色,而非正面交战,可以租借给美军基地,提供武器后勤等资源,不能给人落以军事介入的口实。

但从实际情况上来说,一旦美军下定介入决心,引发中美两军的直接冲突,到时候整个东亚的美军基地都将会面临饱和打击,没人会在乎你是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除非你和蒙古国一样完全中立 但这对于高度依赖美韩同盟的韩国来说,显然又是不切实际的一件事。

当然,民间的态度说归说,韩国领导人对于台湾问题却十分谨慎。直到今年五月份和拜登会晤过后,韩国总统尹锡悦才表示“维护台海地区的稳定很重要”,在随后八月份的佩洛西来访事件中,又以“休假”为名闭门不见。

我认为理由也是很简单,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远亲不如近邻,韩国对中国的依赖实在是太大了,这不仅局限于两国之间的工业合作,而是关乎粮食这种“立国之本”,光是泡菜,韩国每年都要从中国进口好几亿美元的货,胶东的大白菜更是韩国人的命根子。

并且,中国在朝韩问题上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是核危机上的“保险丝”,关键时刻能给双方都“拉一把”,这个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因为单纯从军事层面来说,朝鲜虽然可能无法正面击溃韩军,但只要在边境上架火箭炮,往首尔来上这么个几发,韩国的经济就会面临毁灭性打击,这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再加上现在,朝鲜已经拥有了能打到美国本土的、可搭载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这同样也是中国手上的一张重要筹码。对于现在的韩国来说,和北边的关系永远是第一要务,其他都是次要的“+1”项。所以,对于挑战中国底线的佩洛西,韩国其实是很不待见的。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吃定心丸了,这几年发生的“黑天鹅”事件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俄乌冲突这件事上,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现在的韩国总统尹锡悦,其本人就是检察官出身,深知美国对韩国的影响,几任忤逆美国的总统,要么被刺杀,要么跳崖自杀,几乎没有一个好下场,就连相对缓和的文在寅,现在都面临贪腐指控。

如果美国在台海问题上,向韩国,乃至尹锡悦本人开出足够大的价码,韩国态度出现扭转也并非危言耸听。

但我们也要明确的一点是,韩国在常规军事力量建设上,相比于北边的朝鲜,韩国固然存在一定的技术优势,尤其是他们的空军,一度被吹成是“亚洲第一战术空军”。但你真要是和解放军拉开架势碰一碰,恐怕下场只能是头破血流。

远超德国苏联,中国是美国最强大的对手

而就在韩国还在飘忽不定的时候,又有媒体出来,对现如今的中美关系进行了定义。

根据今日俄罗斯网站在1月8日的刊登的文章称,对于美国来讲,中国是远比二战德国和苏联强大的对手,因为中国更加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当中,这是以往这些个国家所没有的“新常态”。

早在特朗普时代,美国就确定了大国竞争战略的回归,并在2022年的白宫得到了印证,不仅要竞争,而且还是“激烈竞争”、“全方位的竞争”。文章中还指出,现在的中国正在寻求改变国际秩序,减轻美国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影响,但美国却依旧在“幻想”中国成为治理体系中的“参与者”,作者认为美国必须“停止这种幻想”,因为已经负担不起了。

如果我们去看这篇文章的论调,很容易就会发现有一股子“受害论”,说是美国对中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结果现在才发现中国的“真面目”。但从实际情况来说,现实恐怕恰恰相反,而且主要对象不是中国,是整个世界。

自苏联解体后,美国主导了后冷战时代秩序的构建,那时候我们讲全球政治稳定化,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无比通畅。但现在的情况又不一样了,美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占据上游产业地位,进而推行了本国的产业空心化,导致产品失去核心竞争力,以至于影响到了立国之本的军事工业。

特朗普时代认识到了这一点,但他的解决办法是单边主义,为盟友和伙伴们准备了超高额关税和“保护费”,来为产业中兴做支撑,直接破坏了自己的根基。在这个时候,中国反倒是成为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自由贸易的带头人,这一切都是由美国自己造成的,现在装成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来博取同情大可不必。

而且这篇文章把中国和二战德国以及苏联放一块,又是一种教科书式的阴阳怪气,因为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两个国家都失败了,一个沦为西方傀儡,一个已经没了,暗示未来的中国也会一样失败,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中国不是苏联,时间站在我们这边

但就和他们说的那样,现在的中国,已经深入到国际秩序当中。我们一直强调,现在的时代是全球分工的时代,中国能接住这么大的盘,是因为有足够多的工业人口和足够强的基建水平,再加上我们擅长集中力量办大事,效率要远超西方国家的议会扯皮,这又是一个原因。

所以我们能看到,现在的拜登虽然嘴上说着不脱钩,但却正在为脱钩做准备,但是苦于找不到接盘的“下家”,日韩已经达到发展极限,印度什么德行我们都知道,东南亚地区的体量又太小了,中东还在打仗,除了这个中国,他们似乎又别无选择。

但中国目前的产业升级,又让他们非常担心挑战到自己的产业地位,这就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科技制裁,但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突破却从未停止,这又加大了这种焦虑,有点像患得患失的“中年危机”。

说实在的,西方这一系列问题本质上是心态的问题,西方国家通过大航海时代攫取了大量财富,完成工业革命,构建新殖民体系剥削全世界,但这一套放在现在已经行不通了,因为西方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经济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周期,此前几轮能靠实体产业硬扛,但现在欧美国家在搞环保,弄“去工业化”,导致无法实现“风险对冲”,美联储的大规模印钞计划和加息,本质上也是杯水车薪。

当然,我们也不能和俄军一样,习惯半场开香槟,西方目前依旧存在技术优势,在高端工业领域压我们一头,还是那句话,能合作的就合作,要竞争的就竞争,一码归一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