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马来西亚,还有12国家过“农历新年”

和中国一样,春节也是从除夕算起,一直到元宵节结束。

放“国假三天”,也有类似的“春运”现象。

其风俗和中国很相似,有回门、祭祖、吃团圆饭、相互拜年、给小辈压岁钱等,年夜饭必不可少的是“年糕”。

他们没有贴春联的习惯,但有贴年画和挂“福笊篱”的传统。

朝鲜1967年,韩国1948年曾废除过春节,后来,朝鲜于1989年、韩国于1985年又恢复了这一传统节日。

WeChat Image_20220123154748.jpg

越南

越南有自己编制的农历,春节日期和中国的并非每次都重合。

假期从除夕至正月初三,加上周六日换休,共6天。

越南过年习俗和中国类似。

WeChat Image_20220123155246.jpg

腊月三十除夕守岁,放鞭炮,吃团圆饭,必不可少的美食为糯米大粽。

他们也贴春联,以前春联用汉字书写,文字拼音化以后,现在大部分春联改用拼音文字。

新加坡

新加坡春节是国家法定假日,放假两天。

华人家庭过除夕,吃团圆饭,还要供奉食物或鲜花给先人。

WeChat Image_20220123155248.jpg

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拜年,拜年不带贵重礼品,而是两个桔子,进门捧给主人,桔与“吉”谐音,象征大吉大利。

新加坡华裔人口占近80%,但在欧南区也有一条著名的唐人街,别名“牛车水”,每年农历新年,这里都张灯结彩:

年画贴了出来,红灯笼挂了起来,传统的新年歌曲播放起来,一片热闹景象。

WeChat Image_20220123154751.jpg

马来西亚

在马来西亚,春节也是法定假日,放假两天,过年习俗跟中国大致相同。

由于当地华人多来自福建,受闽南习俗影响,所以过年一定要买凤梨,因闽南语“凤梨”与“旺来”谐音。

WeChat Image_20220123155249.jpg

印度尼西亚

印尼曾长时间被禁止庆祝农历节日,直到2002年才重新解禁,并正式将春节列为官方节日之一,放假一天。

人们会在除夕前赶办年货,在家中挂起春联和吉祥吊饰。

除夕时人们会到寺庙上香祈祷。

WeChat Image_20220123155251.jpg

除夕夜聚集在长辈家里吃团圆饭,长辈接受儿孙拜年并派送红包。

由于大部分印尼华人已不懂中文,所以春联和摆设上都会配上印尼文注解。

WeChat Image_20220123154754.jpg

日本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在一千多年的时间,和中国一样过“农历年”,但历法是自己编制的。

后来,某“脱亚入欧派”政论家一心想废除传统历法,趁维新之初政府“手头紧”,就劝说:农历年“三年一闰五年二闰十九年七闰”,不到20年要多付公务员7个月薪水,不划算。

由此,自1973年起,日本的春节就被挪到了元旦,同样放“国假三天”,即1月1日至3日,保留着守岁、吃团圆饭、打年糕、挂门松和“熊手”等习俗。

WeChat Image_20220123154757.jpg


亚洲以外,还有一些国家对春节有特别规定。

南美洲的苏里南,该国的开国总统钟阿瑟,祖籍广东,足见华人在当地的影响。

2015年正式将春节定为公众假日。

非洲的毛里求斯。

WeChat Image_20220123155253.jpg

这里华人众多,自独立起,就将春节定为国假之一。

美国纽约市,2003年将春节定为市民的公共假日,春节大游行是纽约市的重要观光项目。

加拿大,自2017年华裔官员提议,将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命名为“春节”,认同并鼓励节日期间的庆祝活动。

但不作为公共假期,没有放假待遇。

由此一年一度的温哥华唐人街春节巡游,只能就近安排在某个周日,不一定是大年初一。

WeChat Image_20220123155255.jpg

说到这里,有个地区不得不提,德国巴伐利亚州有一个叫迪特福特(Dietfurt)的“中国城”,已有100多年历史,目前有6000多名居民。

自1928年起,每年二月都会举办以中国为主题的盛大游行,当地人将这一活动称为“中国狂欢节”。

虽然这里的居民是清一色的日耳曼人,但出于对中国文化的迷恋,他们都自称是“中国人”,还任性地将中文定为“官方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