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科斯主動上門,要跟中國做朋友,中菲新布局,讓南海翻不起大浪
新年剛過,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就開啟了上任後的首次訪華之旅。毫無疑問的是,南海問題會成為這次訪問的主題之一。菲律賓外交部長助理英佩里亞爾稱,為了避免中菲在南海因為溝通失誤而導致誤判,中菲雙方同意簽署一項協議,建立外交各個層面的直接溝通機制,這項協議可以使中菲兩國在發生爭端時的接觸程序正式化。
不過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馬科斯以一句「做朋友,不做敵人」,給這次主動上門的訪華之旅定下了總基調,即菲律賓不打算和中國發生對抗。這表明最近在南海發生了幾個「小插曲」之後,菲律賓採取了與中國和解的態度。馬科斯曾經表示,南海問題並不能定義菲律賓與中國的整體關係。而這次訪華,中菲將在能源、旅遊業、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達成合作協議,預計會簽署10至14項協議。
最近許多西方媒體炒作中國開始在南海多個無人島礁填海造地,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上個月底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美媒的有關消息純屬無中生有。這些炒作將矛頭對準中國,並且恰恰發生在馬科斯訪華之前,其目的不言自明。需要指出的是,中國與東盟國家關於「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在2023年也將進入關鍵階段,因此外媒針對中菲之間摩擦的輿論炒作還可能有更大的目標,即破壞「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
眾所周知,美國一直在挑唆菲律賓反華,以激化中菲在南海主權上矛盾,讓美國在南海有機可乘。就在一個月前,美國副總統哈里斯訪問菲律賓,強調了美國對菲律賓的「堅定不移的承諾」,「在南海問題上美國支持菲律賓」。但是,哈里斯在訪問時受到了菲律賓國內聲勢浩大的反帝國主義團體的抗議。
(去年11月美國副總統哈里斯訪問菲律賓,繼續挑唆菲律賓與中國對抗)
我們可以看出,雖然菲律賓國內有不少親美勢力企圖配合美國在南海挑釁中國的主權,但是,菲律賓國內主張和平的勢力更多。菲律賓大學迪利曼政治理論助理教授揚·羅伯特·戈聲稱,馬科斯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比前任總統杜特爾特更加堅定,可能是因為他希望改善自己在國內的地位,希望塑造一個「不惜一切代價保衛國家」的形象,為他的總統任期增加合法性和支持。
因此,影響馬科斯政府南海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國內問題。雖然他相比杜特爾特來說,更加強調菲美軍事同盟,在南海問題上也不再避諱,而是提出不能在主權問題上讓步,但是很明顯,馬科斯在訪華前向中方,同時也是向菲律賓國內的強硬派交了底,那就是要以朋友的方式,通過政治協商和對話來解決與中國的南海主權爭端問題。有這個底線作為基礎,中菲兩國才能如前所述開展新的布局,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開展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合作。
而中菲的這些布局,是南海翻不起大風浪的有力保證。首先,它能確保兩國不會因為領土領海爭端而發生軍事衝突。其次,有了更加緊密的經濟和其他領域合作紐帶,中菲將一步步走向「命運共同體」,而南海問題也就真的可以轉變為兩國關係之中的支流問題了。
(美國海軍蘇比克灣基地的歷史照片)
馬科斯這次訪華正趕上中國新冠防控政策變更,國內正面臨一輪輕症疫情擴散的時候,但是馬科斯並未推遲訪問,而是表示中菲關係非常重要,「有些訪問我們無法推遲」。這表明了馬科斯對中菲關係的重視程度。
同時我們也必須明白,美國並不希望看到中菲關係提升,必然會推動菲律賓國內的對華強硬派、菲律賓軍方的鷹派來阻撓和反對。我們尤其必須關注的一個問題是,美國和菲律賓前任總統阿基諾三世在2014年簽署了一個《美菲加強防務合作協議》(EDCA)。這個協議允許美國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內建設和運營供美軍使用的設施,並輪換部隊長期駐紮。在2016年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上台後,為了發展同中國的友好關係暫時擱置了這個協議。而最近,菲律賓國內的親美反華勢力又將這個協議抬了出來。去年11月菲律賓國防部發表聲明稱,菲律賓正在與美國合作,加快現有場地的EDCA項目,而蘇比克灣海軍基地是美國最感興趣的項目。
蘇比克灣海軍基地曾經是冷戰時期美國在東南亞最大的一個海軍基地,在蘇聯解體後被美軍放棄。美國海軍一旦重返蘇比克灣,將對我國南海島嶼和巴士海峽前進太平洋的通道造成重大威脅。可以預見,在馬科斯的這次訪華行程中,中菲雙方一定會就蘇比克灣海軍基地的問題展開討論。
總體而言,中國未來在應對南海問題的政策上仍然是對外防止干涉,尤其是美國的干涉,對內則是團結所有南海周邊國家。因此,我們期待馬科斯這次訪華能夠取得預想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