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戰術變化?俄稱打擊烏無人機基地,烏稱空襲俄集
眼下,俄烏衝突持續。
俄羅斯國防部表示,俄軍近日對參與製造無人機的烏克蘭國防工業設施進行了打擊。烏克蘭攻擊型無人機的停機坪和發射基地被擊中。對烏克蘭境內設施的打擊目標已經實現。
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則表示,烏空軍繼續空襲俄軍人員和武器裝備集結點。此外,烏軍在巴赫穆特方向擊退了俄軍進攻。
在美西方繼續增加對烏軍援、俄烏談判長期陷入停滯僵局的背景下,俄羅斯似乎準備通過單方面提速,來推動俄烏衝突朝着既定目標發展。
一切都有跡可循,普京在上月底俄國防部部務擴大會議上宣布,俄戰略核力量現代化武器裝備水平已達91%,首批最先進的「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近期將投入戰鬥值班。
而後,普京在俄著名軍工重鎮圖拉視察了西普諾夫院士儀器製造設計局下屬的「謝格洛夫斯基軸承」機械製造廠,並對前線的武器彈藥裝備的供給提出明確要求和任務。
緊接着,普京下令,設立俄聯邦軍事工業委員會第一副主席一職,並任命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擔任該職務。
普京還強調,俄羅斯將再建造4艘核潛艇,「確保俄羅斯未來幾十年的安全」。此前他還宣布,俄羅斯將提高其「核三位一體」的戰備狀態。
現在,美國和北約不斷給烏克蘭提供軍事、經濟方面的各種援助,烏克蘭不斷「流血」,而澤連斯基一味沉浸在美西方製造的迷霧中無法自拔,枉顧烏克蘭全境滿目瘡痍。付出的無數生命安全的代價,對國家來說,是可悲的。
另一方面,烏克蘭一味依賴外界援助,無疑是將自己的身家安全交付到其他國家的手中。一旦西方國家出於某些原因停止援烏或者援烏積極性降低,那麼烏克蘭將徹底失去先機。
當然,俄羅斯方面也不甘示弱。俄烏衝突在短期內難以降溫,甚至正朝着進一步升級的方向演進。
那麼2023年這場戰爭究竟會如何發展?
根據普京簽署生效的總統令,俄武裝力量編制人數設定為203.9萬人,其中包括115萬現役軍人。
此前,俄國防部長紹伊古表示,為了確保完成任務,俄軍總兵力必須增加到150萬人。這意味着將有更多俄羅斯青年軍人被送進烏克蘭戰場。而烏克蘭方面由於有了美西方的持續支援,也勢必會戰鬥下去。
有專家分析,這將繼續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決心之戰。到2023年底,它很可能仍在進行中。
眾所周知,俄烏衝突的發生,既有歷史因素,也有現實原因。說起歷史因素,俄烏衝突實際上早在1991年蘇聯解體時就已經埋下了種子。
現實原因,就是蘇聯解體之後北約不斷進行東擴。俄烏衝突爆發後,北約發生了很大變化。
不過,持續性的對烏援助已經讓許多北約國家疲憊不堪,其內部已經出現多種聲音,這場戰爭目前只能看到美國在漁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