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大財團,如何成為國家救星?與美國軍工合作,為何這麽牛?
最近几年,美国开始和印度合作生产军火。比如“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由印度的塔塔-波音集团负责生产机身;再比如F-16的机翼,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也把这块业务交给了印度塔塔集团。
这个塔塔集团有什么来头?凭什么承接这么多美国军工订单?
塔塔,可不仅仅是一家军工企业,它是印度最大的私营财团,是印度的“三星”。
塔塔生产的路虎
据说每个韩国人,从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三星。印度的“塔塔”也是如此。每个印度人,特别是中产阶级的印度人,从出生到死亡,生活的每一天,都离不开塔塔集团。
一个印度人,很有可能就住在塔塔集团开发的房地产里,即便不是塔塔开发的,那造房子用的钢筋、水泥,大概率也来自塔塔钢铁,该公司是世界排名前十的钢铁制造商。
早上起来,泡一杯茶提神醒脑,那么这茶叶也很有可能来自塔塔,“塔塔全球饮料公司”是世界第二大茶叶公司。洗茶杯用的清洁剂也离不开塔塔,塔化工公司是世界第二大纯碱生产商。
开车上班出门,国产车可以选择“纳努”,合资车可以选“路虎、捷豹”,这些都是塔塔汽车的产品,这家企业是世界排名前五的商用车制造商。
到了公司接电话发短信,还是离不开塔塔。即便手机用的是“小米”,塔塔的董事长就是小米在印度的个人股东,印度人每买一台小米手机,等于给董事长送钱。至于通信服务,就更离不开塔塔了,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 是世界领先的软件公司。
目前,塔塔集团旗下拥有100多家企业,其中有31家上市公司,包括塔塔钢铁、塔塔汽车等世界500强企业。截止2018年,总市值高达1516亿美元,总年收入达到了936亿美元,占印度GDP的6%,业务范围涵盖军工、能源、工程、汽车、通信、纺织、信息技术、材料、服务、消费、化工等等领域。
但是,塔塔的根基,和三星完全不一样,三星本质上是美国财团控股的企业,而塔塔是一家货真价实的民族企业,甚至是一家以“将印度发展成为工业大国”为己任的“爱国企业”,要论在本国的名声,能甩三星十条街。
都说“富不过三代”,家族企业很容易因为某一任掌门人的失误而失败。塔塔却突破了这个定律。150多年历史都掌控在一个家族手中,五代领导人全部业绩不凡。
而这一切,还得从林则徐虎门销烟说起。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同一年,印度的一个鸦片商人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改变了家族历史,也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印度历史。
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生产的英国棉纺织品很快占领了殖民地印度的市场,原本非常繁荣的印度本土棉纺织业彻底破产,印度沦为英国纺织业的原料基地和倾销市场。但是到了19世纪上半页,英国纺织业利润率越来越低,大批纺织厂关停,而印度大片的棉花产区也就空了出来。
虎门销烟
那么,这些地应该种什么新作物呢?当然不能种粮食,太不赚钱了,哪怕印度人在忍饥挨饿。英国殖民者选了鸦片。就这样,印度成了鸦片的主产区,罂粟从这里、收割、加工、装船,从孟加拉出发,三个星期就能到达广州,利润是种棉花的几十倍。
在这个过程中,英国当局也在一定程度上投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与印度商人展开形式多样的合作。一批印度本地的买办与英国殖民者利益高度绑定,在鸦片贸易中捞到了第一桶金。塔塔家族便是其中之一。
努塞尔万吉·塔塔,来自一个印度少数民族——帕西族,这个民族非常小,人口可能不足10万,最早源自波斯,信仰的也不是印度教,而是拜火教,也就是《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
努塞尔万吉继承了帕西族的经商传统,先是开了家以棉花投机为主的商行,后来掺和到鸦片贸易中,搭上了英国殖民部队,通过鸦片和军需品贸易,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虎门销烟这一年,努塞尔万吉的儿子贾姆谢特吉降生了,名字太长,我们就叫他小贾吧。
小贾不仅是塔塔集团的奠基人,他还有个美誉——“印度工业之父”。他青年时期,曾代表其父经营家族在香港和上海的业务,但他眼光非常长远,意识到卖鸦片、做投机是不能长久的,只有工业才是持续发展的根本。
正巧的是,这个时期,英国放开了对印度工业的限制。19世纪中期,印度商人几乎与英国人同时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近代工厂,这是“别的东方国家不具有的现象”。英国殖民者能默许印度民族工业有限度地发展,是因印度本土工业适当的发展,能配合英国资本创造利润,为殖民政权增加财政收入,同时也因印度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需对其进行拉拢和安抚。
对印度商人来说,进入工业最好的切入点,当然是棉纺业。因为他们长期从事棉麻贸易,对这块业务已经非常熟悉。
小贾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跑到兰开夏、曼彻斯特等英国棉纺工业城市学习考察,重金聘请英国纺织技术专家。1877年他引进英国技术,在印度中部的那格浦尔创办了“维多利亚女皇纺织厂”。
小贾这个人非常深谋远虑,他非常重视技术,规定纺织机器必须选用技术一流的设备和最新发明,“女皇纺织厂”是印度第一个采用环锭进行生产的纺织厂。
小贾另一个超越时代的地方,是他对工人的态度。他招聘工人的时候,优先帕西族同胞,可能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他对待工人可以说是非常宽厚。女皇纺织厂架设起了通风管道和排气扇,实施徒工培训计划、享受厂内分红奖励,为每个工人都上了保险和养老金,妇女还享有产假及特设的育婴房。要知道,同时期的英国工人,因为工作环境太过恶劣,几乎成了“消耗品”,人均寿命只有22-30岁。为什么会诞生马克思主义?不就是工人活不下去了吗?而被认为划时代的保障工人福利的《英国工厂法》,还要再等 25年才会颁布。所以很显然,印度这个英国殖民地的工厂反倒是走在了宗主国的前面。
但这些福利待遇都没白费,都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劳动效率与工作热情,女皇纺织厂的年利润率涨幅高达20% 。
除了重视内部建设,小贾对外部局势的洞察很敏锐。19世纪80年代,印度“司瓦德西运动”高涨,这个运动在印度全国掀起的保护国货、抵制英货的浪潮。小贾立刻把公司名称从“女皇”改成“司瓦德西”,以此表明心迹:我不是殖民者的走狗,我是民族品牌。
然而,印度当时是殖民地,在殖民地搞民族工业,首先就要面对英国人的打压。
英国殖民政府的办法很简单——税。先是免除英国出口印度货物的税,又规定在印度销售本土企业生产的布匹,必须多缴纳5%的国内货物税。这一进一出,导致印度本土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一些企业甚至付不起员工工资。小贾面对这个危机,不惜出售旗下多个纺织厂的股票,抵押个人家产贷了一笔钱,维持住企业运营。接着他更新设备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再找了几个穆斯林朋友,通过穆斯林代理商与代理行,把产品卖到中东和地中海,总算避开了国内多出来的税。
当时,印度很多纺织厂都在这场危机中倒闭,而塔塔却借机完成了技术升级,打进国际市场。
进入20世纪后,塔塔家族已经成为全印度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这时候的小贾已经变成老贾,但他心中一直有个野望:纺织业固然赚钱,但是,只有重工业,才能真正让一个国家立起来。此前,印度发展民族重工业的时机还不成熟。 一是英国将印度视为重要的钢铁倾销市场,不愿在这种重要产业上与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分利。 二是钢铁工业对技术设备的要求远高于纺织业,孟买等地的大工业资本家曾尝试发展钢铁业,最终都因技术条件限制与殖民政府阻挠而作罢。
不过,在20世纪前,英国统治者还能通过商业手段、 超经济强制手段甚至刑罚手段控制印度经济发展。但是随着殖民的不断深入,殖民政府对交通建设与工业生产有了更高的要求。19世90年代,英国殖民政府为加快物资流通,在印度广修铁路,铁路扩张大大刺激了殖民地对钢铁、交通运输工具、机器与煤的需求。这个商机被欧洲大陆的企业抓住了,比利时钢铁大规模涌入印度。面对国际市场竞争,英国原本严厉打压本土企业的态度终于有所松动。因为,就算印度人赚钱了,那不也是“我锅里的肉”嘛。
其实,印度发展钢铁产业是很有区位优势的。印度铁矿资源丰富,且多为优质铁矿,储量排到全球第三位,煤炭资源也十分丰富、 劳动力充足、 运输成本低。
老贾敏锐的察觉到英国政策的细微变化,开始拼命攻略英属印度总督乔治·纳撒尼尔·寇松,多次游说之后,总督最终同意了塔塔家族开办钢铁工厂的请求。
老贾拿到许可,立刻聘请专家、选定厂址,可惜他在1904年逝世,未能见到工厂落成。老贾的儿子多拉吉·塔塔接班,继续建造钢铁厂,但造了没多久,就发现钱不够了。此时正值印度提倡国货、 抵制英货运动的高潮,多拉吉抓住印度人爱国情绪高涨的机会,在全国范围内发起钢铁厂集资活动,他共发行了163万英镑股票和作为流动资本用的400万英镑债券,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
1907年,塔塔钢铁厂竣工,这是印度工业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印度重工业由此实现了零的突破。
但是,钢铁厂的设备还被英国卡了很久,这也是依赖进口技术设备的无奈。
1911年,塔塔钢铁厂终于开始出铁,1912年炼出第一批钢锭,到1914年,塔塔钢铁厂年生产生铁16万吨,钢7.8万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塔塔钢铁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列强因忙于战争,极大地减少了工业产品的出口量,一战的4年间,印度进口钢量从100万吨缩至16.5万吨。
塔塔钢铁借机扩大生产,成功抢占了印度国内市场。当时英国需要大量的铁轨和钢材运送到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东非等战场,塔塔钢铁接了英国政府的订单,共销售了 1500 英里长的铁轨和近30 万吨钢材,虽然价格被殖民政府压得非常低,但还是赚了2320.9万卢比。一战的四年,塔塔家族获利丰厚,凭着这些利润,他们进军电力、水泥、油脂、航空等新兴工业产业和服务业,建设了印度第一个水电站、第一家豪华饭店、第一家航空公司、第一家银行、第一家化工厂等等。特别是塔塔电力公司,几乎“包揽”了孟买甚至整个印度的工业和照明用电。
多拉吉
至此,一个多领域、跨行业的工业财团出现了。
但好景不长,在殖民统治下,任何发展都受人掌控。一战结束后,英国主子过河拆桥,放任欧美钢铁公司向印度肆意倾销,逼的塔塔钢厂“奄奄一息”。多拉吉为了挽救工厂,抵押了个人全部财产和妻子的首饰,获得了一千万卢比的银行贷款,才勉强维持企业经营。当时的印度精英早已把塔塔当成民族企业的标杆,甘地、尼赫鲁和印度国大党都竭尽全力向英国殖民当局交涉,甚至不惜采取强硬态度,最后英国当局被迫同意增设印度对进口钢铁关税保护政策,还给了塔塔钢厂三年铁轨订货单。
在这场长达13年的生死之战中,塔塔钢厂没有一名工人被裁员,没有给股东分一份红。多拉吉还将职工劳动时间削减为 8小时,为他们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即便是在公司最艰难的时期也依然坚持这样的制度。
到了20年代中后期,日本钢铁加入到了印度市场竞争中,这下英国的钢铁公司也顶不住了,只好和塔塔钢铁合作“抱团”一致对外,双方达成协议,塔塔集团将钢铁运送到英国压成马口铁(即镀锡铁),再出口印度,可以享受低关税待遇。后来,塔塔集团也独自建立了马口铁厂,完全自产自销。到1933年,塔塔钢板产量近43万吨,占国内市场供应量的 72%。到30年代末,钢产量上升到70万吨,彻底垄断了印度钢铁市场。
这个时候,多拉吉兄弟相继去世,两人都没生儿子。塔塔集团最后交给了老塔塔的一个侄孙——詹汉格·拉坦吉·达巴海·塔塔,简称J R D。
JRD年轻时作为一个富三代,非常时髦,他热爱飞行,是印度最早的一批飞行员,拿着家里的钱开创了孟买与卡拉奇之间的航空邮件业务、并将其逐步扩大为“塔塔航空”,第一年公司就获利 1000 万卢比。1946年塔塔航空成功上市,也是塔塔集团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正是这个业绩让他在家族内受到重视,最终拿到掌门宝座。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没有错。
JRD执掌塔塔后不久,印度就独立了。JRD和他的祖辈一样,非常善于把控政策。尼赫鲁上台执政后,大力执行社会主义化产业政策,他亲自出面和JRD谈谈,希望把塔塔航空国有化,JRD毫不犹豫的同意,廉价卖给印度政府,变成了今天的印度航空公司,而他自己只保留20%的航空业股权。于是,在尼赫鲁看来,这个小伙子靠谱值得来往,从此塔塔集团和印度政府结下了“非比寻常的私交”
有了政府的支持,塔塔开始了疯狂扩张。他们进军化工、机动车、茶叶、进出口贸易、咨询服务等领域,甚至参与到印度原子弹的研发中,塔塔基础物理研究所、特朗贝原子能研究所都是塔塔家族开办的。
J R D还在国内相继建立了塔塔基础研究院、塔塔纪念医院、塔塔社会科学院、印度国家高等科学研究院和国家艺术表演中心等。在某种程度上,他在推动国家发展建设上,远超前两位家族执掌人。
塔塔汽车
在JRD之前,塔塔集团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人才。塔塔家族是信奉拜火教的帕西人后裔。塔塔集团前100年的发展过程中,都表现出明显的内部化趋向,排他性十足。这一特点在人员构成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技术顾问一般以英德外籍技术人员为主。而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层,初期基本为家族内部成员,而且是和老贾、多拉吉等核心人物关系较密切的亲戚,人事任命并未摆脱血缘的束缚。 甚至在工人层面,塔塔集团也优先雇佣孟买当地的帕西人,帕西人在职务升迁上占绝对优势。
直到JRD 之后,塔塔集团在人才任用上才不再那么家族化,勉强在印度内部做到了“种族平等”。
1991 年,侄子拉坦·塔塔从叔叔JRD手中接下大任后,先对集团业务来了一个大调整,退出了纺织和水泥等竞争激烈、市场秩序又缺乏规范的业务。他最大的突破式转变,就是进军汽车行业。
此前,塔塔集团已经涉足了汽车业,JRD早在1945年成立了Telco公司,该公司是印度最大综合性汽车公司和印度最大商用车生产商。但是,印度的老汽车,大家可以脑补一下,这些产品远没有达到拉坦的“现代化”要求。
拉坦决定制造乘用车,而且不和任何外企合作。当时丰田和大众都来找过他,但他最后还是决定单干,因为他认为如此重要的产业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由自己选择。
外界对塔塔这一举动颇有微词,认为会拖 Telco公司的后腿。起初确实如大家所说,第一辆本土轿车由于质量问题惨遭失败,Telco公司出现了巨额亏损。但拉坦没有放弃,三年后,两款轿车克服了早期的质量问题。到 2008年,塔塔汽车已占据印度小型和中型车市场近四分之一的份额。
拉坦
不过,塔塔集团发展到现在,也面临不小的麻烦,毕竟是个150年的庞然大物,任何跨国公司该有的毛病塔塔全有,任何印度特色的毛病塔塔也一个不少。内部人际关系复杂得如同一团乱麻,家族内斗严重,各自为政诸侯林立,导致总部对分公司的控制越来越弱。最近这几年,拉坦一直追求去家族化运营,为此还通过联姻聘请了一位外人担任董事长推动改革,自己“垂帘听政”,没想到这位新董事长2022年出车祸去世了,连莫迪都出来表示哀悼。至于这种车祸是不是阴谋,大家也只能自我推断了。
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塔塔坚持了150年,扛过了英国殖民者一轮轮的打压,现在,唯有内部的矛盾才是他们真正的隐患。
好啦,今天就聊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关注支持,我们下期不见不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