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石油美元,意味著結束美國持續50多年的免費午餐
儘管石油人民幣暗示着巨大的變化,但中國不可能與石油美元直接對抗,尤其是面對一個受傷的、兇猛的帝國。因此,實際情況,比眼睛看到的要多得多。
全球石油市場近80%的交易仍以美元計價。
在中國領導人訪問沙特期間,中國承諾「以一貫的方式從海灣合作委員會大量進口原油」。天然氣也是如此。
5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其中一半來自阿拉伯半島,超過四分之一來自沙特阿拉伯。
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和外長王毅,強調中國和阿拉伯的「戰略選擇」。超過300億美元的貿易協議如期簽署,其中不少與中國雄心勃勃的「一帶一路」倡議項目密切相關。
「一帶一路」倡議於10年前在中亞阿斯塔納首次提出,2023年具有重要意義。
「一帶一路」不僅體現了複雜的、多軌道的跨歐亞貿易和互聯互通,而且至少在21世紀中葉之前,它是中國的首要外交政策概念。
不止沙特,中國跟中東國家的石油都用人民幣結算,然後他們和中國的合作。如基建、核能、航天等等也全用人民幣結算。
中國和伊朗於2021年達成了一項為期25年的戰略夥伴關係協議,潛在投資價值4000億美元。這是中國雙管齊下的西亞戰略的另一個節點。
目前,上海合作組織9個國家的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40%。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吉爾吉斯斯坦直言不諱地說:「在相互結算中向各國貨幣過渡的工作已經加快……創建共同支付基礎設施和整合國家金融信息傳輸系統的進程已經開始。」
我們就有了未來地緣經濟路線圖的特徵:朝着石油人民幣的努力與朝着「共同支付基礎設施」的努力並行,最重要的是,這是一種繞過美元的新的替代貨幣。
在每一個嚴肅的地緣經濟博弈場景中,人們都認為,石油美元的疲軟,意味着持續了50多年的帝國免費午餐的結束。
1971年,時任總統尼克松讓美國退出「金本位」;三年後,在1973年石油危機之後,華盛頓找到沙特,提出了一個無法拒絕的提議:我們用美元購買你們的石油,作為回報,你們購買我們的國債、大量武器,並回收我們銀行里剩下的任何東西。
美元與美軍一樣,構成美國霸權的兩大支柱。利比亞前總統卡扎非被亂槍打死,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被活活打死,這說明美國對任何動搖石油美元的舉動,是不擇手段的。
中國不是利比亞和伊拉克。石油美元背後是美國全球第一的軍事實力,人民幣石油期貨交易的基礎是「東風快遞」。中國中遠程反艦導彈對美國航母構成非對稱威脅,動搖了美國軍事稱霸世界的根基。
因此,中國和海灣合作委員會將緩慢但肯定地採用石油人民幣,而且肯定不會大張旗鼓。
中國和俄羅斯已經清楚地認識到,石油市場、全球大宗商品市場,這一切都與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角色息息相關。
整個發展中國家都吸取了西方集體凍結外匯儲備的「教訓」,比如竊取俄羅斯3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更重要的是它還是一個核大國。如果這種事發生在俄羅斯,也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再也沒有「規則」了。
自2014年以來,俄羅斯一直在改進其SPFS支付系統,與中國的CIPS並行,繞過了西方主導的SWIFT銀行信息系統,並越來越多地被中亞、伊朗和印度的央行使用。在整個歐亞大陸,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拋棄Visa和萬事達卡,轉而使用銀聯卡,更不用說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了,它們在東南亞都非常受歡迎。
當然,石油美元不會在一夜之間被遺忘。從南美到北非和西亞,許多國家都渴望加入金磚國家或上合組織,在相當多的情況下,兩者兼而有之。使用本國貨幣和一種新的全球替代貨幣,是這些國家的首要任務。隨着更多國家的加入,石油美元大廈的根基,正被一步步掏空,直至其最後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