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機不斷,缺口高達300億,過完今年,歐洲紛紛要來求俄羅斯

一直以來,歐洲國家就希望從俄羅斯,特別是俄羅斯的天然氣中解脫出來。而俄烏衝突的爆發,給了他們這個機會,在衝突爆發後的第一時間,歐盟就發起了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試圖以此來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在上個月,歐盟委員會能源事務委員卡德麗·西姆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已由其它渠道替代。照她所說,這麼快就能找到俄氣的替代品,那看來俄羅斯的天然氣,對歐盟來說那完全就是多餘的。

然而,事實卻跟她所說的,完全就是兩碼事。現在的歐洲,不僅是能源危機不斷,而且缺口高達300億。時隔一個月之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近日,不得不公開承認,歐盟在明年將會有3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短缺。此外,國際能源署也強調,如果填不上這一空缺的話,那明年歐盟可能會面臨,更加嚴重的能源危機。

要知道,今年的能源危機已經夠嚴重了,不僅讓歐洲的通貨膨脹更加嚴重,還使得歐盟面臨着「去工業化」的危險,為了緩解這種情況,以法德為首的歐盟領頭羊,不得不出台相應的節能政策,可這又有什麼用呢。畢竟,歐洲的能源缺口,可不止那「一星半點」。那麼,明年的危機,歐盟又要如何承受呢。對於歐盟而言,光靠嘴皮子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除非歐盟直接「擺爛」,否則的話,過完今年,歐洲各國怕是就要紛紛要來求俄羅斯,重新開始往歐洲輸送天然氣了。

實際上,歐盟也曾試圖尋找過,能夠替代俄羅斯的能源,但這些替代能源要麼就是成本實在太高,要麼就是量太少。為此,歐盟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持續購買俄羅斯天然氣是完全有可能的。的確,雖然歐盟現在仍在制裁俄羅斯,為烏克蘭持續提供援助,但好馬也得吃回頭草,在能源危機不斷的情況下,這並不妨礙俄羅斯,有望重當歐洲的主要供氣商。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美國絕不可能,輕易讓歐盟回頭。

只能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歐盟之所以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完全就是因為自己作出來的。畢竟,制裁就像是一柄「雙刃劍」,在給敵人致命一擊的同時,也會讓自身承受慘重的代價。只不過,美國與歐洲付出的代價卻是天差地別,美國付出的代價是將天然氣賣給歐洲。而歐洲付出的代價,則是花費高出市場價三到四倍的價格,去購買美國的天然氣。總而言之,不管怎麼說,歐盟現在除了回頭路之外,已經沒有其他路可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