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功臣助力中芯國際!雖然出身台積電,卻懷有赤子之心
科技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優秀人才,芯片制造企業更是如此。台積電能夠成為晶圓代工行業的領航者,就是因為張忠謀請到了林本堅、蔣尚義、梁孟松等多位高級人才。
中芯國際能夠成長為全球晶圓代工行業第五名,也得益于很多優秀人才多年的辛苦付出,尤其有兩大功臣,雖然出身台積電,卻懷有赤子之心,就是張汝京和梁孟松。
張汝京:創立中芯國際
張汝京出生于南京,1949年不到一歲時被父母帶來了台灣。長大后到美國留學,之后進入德州儀器工作,一下就是20年,這期間干得最多的就是建半導體廠。
這也為他后來回國建廠打下了堅實基礎,憑借他出色的建廠能力,未來他在大陸建了多個半導體廠,因此他被稱為「中國半導體產業之父」、「中國半導體教父」等。
1996年我國代表團到德州儀器學習,張汝京了解到國內半導體產業落后20年之久。
代表團向他發出了回國邀請,張汝京心里萌生了回國建廠的想法。很快他就從德州儀器辭職,回到了無錫,但大陸缺乏技術、人才和設備等,于是決定先回台灣。
他計劃在台灣做起來后,條件成熟就回到大陸發展。他在台創辦了世大半導體,計劃一廠、二廠在台灣,第三至第十廠建在大陸,然而夢想被台積電敲碎了。
張汝京做的世大半導體,僅用三年時間業績直逼台積電,最后被張忠謀給收購了。
本以為張忠謀會支持他去大陸建廠,最后還是失望,于是張汝京連台積電的股票也放棄了,義無反顧地回到大陸創立中芯國際,僅用4年時間,再次成為台積電對手。
之后,台積電起訴中芯國際侵權,最后導致張汝京不得不離開中芯國際。但他作為中芯國際創始人,已經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為我們留下了一個領先的晶圓制造廠。
然后,他又成立了上海新昇,填補了國內大硅片空白,接著又創立了青島集成電路。
梁孟松:加速中芯國際
如今,70多歲高齡的張汝京依然奔波在國內半導體行業一線,還在為推動中國芯前進貢獻自己的力量,非常值得我們敬佩。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一生忠「芯」愛國!
如果說張汝京是建廠的高手,那麼梁孟松就是典型的晶圓制造技術大佬,尤其是在半先進制程開發中稱得上是一流高手,在台積電時負責或參與了每一世代先進制程。
梁孟松于1992年加入台積電,在台積電工作了17年時間,為其做出過不少的貢獻。
尤其是2003年的那次跟IBM的0.13微米銅鋁之戰,讓台積電迅速崛起。這一次,梁孟松的功勞僅次于蔣尚義,但后來蔣尚義退休后,張忠謀卻沒讓梁孟松任研發副總。
理由是梁孟松性格耿直不適合當研發副總,還把他調離了他一直從事的研發工作。
于是,梁孟松一氣之下從台積電離職,三星趁機派人極力邀請,還給出了3倍薪資和研發高管承諾。競業期過后,梁孟松加入三星,幫助三星領先台積電實現14nm。
梁孟松以一人之去留,能夠左右兩地半導體產業消長,足以看出他的實力。當然,因此台積電開始起訴他,最后不得不離開三星,之后又被極力邀請加入到中芯國際。
加入中芯國際后,直接幫中芯國際突破28nm瓶頸,還僅用三年多時間,實現了28nm到7nm五個世代技術開發,一般公司要十年時間。若不是沒EUV,5nm也會突破。
梁孟松曾表示,他來大陸并不為謀取高官厚䘵,只是想為大陸高端芯片盡一份心力。
真正想為大陸芯片產業盡力的,就是踏踏實實地為國工作,就像張汝京堅持在大陸建半導體廠,梁孟松默默帶領團隊搞研發,而不像蔣尚義,大陸工作卻沒什麼業績。
當然,為中芯國際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有很多,不只是張汝京、梁孟松,只是這位為中芯國際做出的貢獻非常明顯,今天先給大家簡單介紹,其他的以后會慢慢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