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武器在烏克蘭表現拉胯,事實證明,中國的選擇多麽英明

進入12月份,烏克蘭危機還在激化,俄烏軍隊仍在決戰,雙方都在消耗巨大的人員和裝備資源。而在衝突的過程中,俄制武器表現拉胯的問題已經被顯現出來,這可能給中國提了個醒, 我們也該考慮結束俄制裝備的時代了。

(俄軍恩格斯空軍機場遇襲,bao露了俄軍防空方面的問題)

平心而論,只要有軍事行動,就有裝備損耗,所以俄制武器實戰掉鏈子,並不能簡單解釋為俄羅斯裝備技術不行。戰場形勢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俄羅斯以一己之力去和烏克蘭交戰,實際上面對的是美國和北約數十國聯手的「代理人戰爭」,而在衝突過程中俄軍又多次失利,前線節奏存在問題,以至於大量作戰裝備無理由損耗,甚至是拱手交給對方。

我們之所以說俄制裝備時代該結束了,主要是考慮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

俄羅斯一些號稱王牌的武器裝備,在戰場上都出現了拉胯表現

比如俄羅斯本來希望中國採購卡-52直升機,但卡-52直升機卻在戰場上被大量擊落,這就bao露出問題所在。而在俄空天軍掌握制空權、烏克蘭空軍被重創的情況下,俄羅斯還是有蘇-35被擊落、蘇-35被擊落的事情發生,這種情況只能勉強解釋為事出有因,但也是不應該發生的。

第二,

俄羅斯因為考慮到軍事行動優先,已經調整了其國家軍備計劃(SAP)

接下來的裝備供應需要首先以戰場形勢為主,一些規劃中的高新技術項目可能將被擱置,甚至可能會被取消,多年以來,俄羅斯為這一計劃投入20萬億盧布的資金,現在計劃改變,對俄羅斯軍工技術發展會帶來長期性的影響。也就是說,未來的俄羅斯在軍備技術進步方面,有可能會更加緩慢。中國將不止是「青出於藍」,而是要與俄羅斯拉開距離了。

(俄羅斯裝備技術發展已經開始讓位於軍事行動需求)

第三,

同樣是俄羅斯裝備研發生產調整的問題,為了應對戰局,俄羅斯甚至把提供給印度的T-90主戰坦克都優先供應給駐烏克蘭俄軍了。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實際上也不具備交付更多軍工產品的能力。中國以前採購了很多俄羅斯裝備,尤其是航空發動機,現在不少都還在使用,接下來這方面的保障可能沒那麼充分了,所以我們得考慮提前轉型。

(俄羅斯的航空發動機)

第四,

中國自己的裝備技術發展,確實已經自成一家

雖然現在還是保有一批俄式裝備,但是這些裝備已經不代表我們的最高水平了。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裝備能夠實現純國產化,都是最好的,美國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嗎。

中俄友誼源遠流長,蘇聯時期雙方的關係就十分密切,蘇聯也曾幫助過中國發展。而在上世紀90年代,蘇-27戰鬥機的引進,也對我國空軍實力提升有重要的意義。直到本世紀,中國還引進S-400防空導彈系統和蘇-35戰鬥機等俄制裝備。可以說,俄式裝備對於我們而言,是有重要作用的。

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我們也不難看到,中國在裝備現代化發展方面取得了自己的成就。最近的珠海航展,俄羅斯因為顧及戰事,只能派了一個簡單的代表團來參展。而相對應地,是中國各式裝備力量閃亮登場,包括殲-20、殲-16等在內的一系列先進航空工業成果都在航展現場亮相。同時公開的還有國產的「太行」發動機等航空工業技術頂級成果。

所以說,中國逐步結束俄制裝備時代,應該說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事實證明,中國的選擇多麼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