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比烏克蘭更重要」,美議員敦促對台供武,布林肯回應

當地時間12月6日,在一封寫給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信中,美參議員喬什·霍利援引報道分析稱,向烏克蘭運送武器阻礙了美國向台灣供武,從而削弱了美國防止亞洲爆發戰爭的能力。他認為,這將導致台灣受到「中國入侵」。

喬什·霍利強調,美國人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對於美國的國家利益來說,台灣比烏克蘭更加重要」,如果中國大陸成功「奪取」台灣,那麼大陸將繼續邁進主宰印太地區的道路,而這將嚴重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經濟安全以及行為上的自由。

因此,他要求美國加速向台灣供武,快速釋放積壓至今共187億美元的武器,包括「標槍」反坦克導彈、「毒刺」防空導彈、「海馬斯」火箭炮等「不對稱防禦」武器。喬什·霍利表示,「如果台灣和烏克蘭都需要這些武器,它們應該優先去向台灣」,烏克蘭不應該成為推遲對台供武的理由。

他警告稱,美國已沒有閒情逸緻等到「中國入侵」發生後再向台灣供武,日前的解放軍「鎖台」演訓加劇了美方的此類擔憂,「由於台灣容易受大陸封鎖,當發生緊急情況時,再向台灣供武將變得極其困難」,喬什·霍利說道。

作為台灣問題的「忠實愛好者」,喬什·霍利在此前佩洛西竄台之際,就針對中國大陸出言不遜,「中國是我們的頭號威脅」「中國遠大於俄羅斯帶給我們的威脅」,總結下來,他的核心觀點就是「歐洲各國對付俄羅斯,美國對付中國」。

因此,他頻頻提出美國應減少在歐洲的投入,不僅僅是在軍援烏克蘭上,在歐洲盟國的軍事投入也應當削減,轉而將精力完全集中在與中國對抗之上。

為了博得美國政府的關注,他還向布林肯提出了6點質疑,並要求布林肯在12月16日前作出答覆。在這些問題中,他要求美國政府必須解釋為什麼優先向烏克蘭供武而不是向台灣供武。

而另一邊,美澳正舉行2+2部長級對話(AUSMIN),雙方的外長和防長均出席。美防長奧斯汀表示,中國在印太地區、太平洋島國、東海、南海的危險及脅迫行為正破壞這些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他稱「美國將同澳大利亞團結一致」,堅決成為維穩的力量,並和盟友們為了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而行動。奧斯汀確定,美國將增加在澳大利亞的軍事存在,包括轟炸機和戰鬥機的輪換安排。澳方則表示,澳方最想要的仍是核動力潛艇。

當地時間6日,美澳舉行部長級對話

而對於喬什·霍利參議員關於台灣問題的來信,美國務卿布林肯也作出了一部分回應。布林肯認為,美西方在援烏上的高度一致,以及向俄羅斯施加的巨大壓力,將對中國大陸如何看待自己的未來以及台灣問題產生影響,「美國的利益顯然是支持並幫助烏克蘭抵禦俄羅斯的侵略」。

澳方則應聲表示,澳大利亞將繼續與烏克蘭站在一起,並贊同布林肯關於台灣的言論,「澳方已經明確表示過,不要單方面改變現狀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