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華生産線被曝將遷至印度,印媒歡呼:要成爲「下壹個中國」

近年來,美國的蘋果公司就一直在尋找中國以外的生產鏈,近日,蘋果再次加快了「將生產線撤離中國」的腳步。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 現在蘋果正在考慮將部分產品的生產線從中國遷往印度,並已經同印度方面展開了協商,但目前雙方尚未達成任何協議。

不過從這一動作也能看出,現在蘋果幾乎已經堅定了要採取實際行動,在生產鏈上作出調整。而在其實現生產鏈多元化的道路上,印度同樣作為人口大國,自然就成了優先選項。

蘋果產品銷售門店

結合當前局勢分析,蘋果之所以要加快轉移生產鏈的速度,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對其自身發展的考量,美國政府的影響。

首先,在蘋果看來,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工成本也在逐漸升高。在這種背景下,印度以及其它東南亞人力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也就自然走進了蘋果的視線。

單純從經濟角度來看,蘋果這一決定,也就是其追求低成本、高利潤的結果。

另外,從蘋果自身的長期發展來看,其實尋求把生產鏈分布在更多的國家、地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其總體利益。

此外,政治因素或許也是蘋果作出這一決定的考量之一,雖然中國一向秉持着開放合作的立場,歡迎外企來華投資,但美國卻頻頻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屢屢為美企在華發展設置障礙。

說白了,蘋果要轉移在中國的生產鏈,或許也是為了避免今後受到地緣政治競爭的影響。其次,蘋果或許還受到了來自美國政府方面的施壓,此前美國國會就曾要求蘋果「把中國剔除在其產業鏈之外」。

其主要原因就在於,近年來,美國對中國的定位無外乎兩種,「假想敵」和「競爭對手」,這也就導致了美國對自身企業在中國的發展,也戴上了「有色眼鏡」。

而蘋果作為在全球都有着一定業務範圍的企業,自然受到了來自美國政府的部分限制,總的來說就是,蘋果自身發展的需求以及美政府的影響,進一步加快了其轉移產業鏈的步伐。

對於蘋果的相關決定,印度方面也是早早就給出了積極回應,印媒甚至吹噓稱,印度將成為「下一個中國」。

在今年9月份,印度獲得蘋果旗下部分產品的生產權時,《印度快報》就迫不及待的宣布,這是其對印度智能手機製造能力的認可,以及度印度製造業前景的看好。

近年來,印度的展現出了不小的發展活力,在經濟領域的進步也是有目共睹。 印媒直言,印度的目標是成為「下一個中國」,在今後將繼續在製造領域發揮出更強大的活力。

因此,對於印度來說,若是能夠借着獲得蘋果生產鏈的機會,在全球打響「印度製造」的名號,也能進一步提升印度的大國影響力,另外也能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拉動經濟發展。

印度總理莫迪

雖然蘋果和印度都勾勒出了一副美好的「發展藍圖」,但若是真正實施起來,也確實還存在着諸多阻礙。

首先一點就是,中國完善、成熟的製造鏈以及人才,是印度短時間內難以完全複製的。

這也就意味着在質量問題上,「印度製造」還面臨着巨大的考驗,但這確實時蘋果主要用戶最為關心的一,這些問題註定是印度和蘋果在今後合作時繞不開的重要問題。

退一萬步講,就算印度能夠在短時間內「替代」中國成為蘋果的「代工廠」,但有一點是印度很難滿足要求的,那就是零件。

蘋果公司產品生產車間

中國是蘋果產品零件的主要生產國之一,而印度當前所能做到的,主要還是最終的組裝,但組裝在整個生產鏈中的占比只有10%~20%。

即便印度有能力開發原零件製造體系,那也將耗費很長一段時間,並且還需要為此培養相應的高質量人才,在這期間,蘋果依舊要從中國進口主要零件。

以上種種原因,其實也就是為什麼蘋果喊了這麼多年「要把產業鏈遷出中國」,但至今也沒有明顯成效的主要原因。

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蘋果近年來的種種行為,也能分析出中美兩國無法割捨的合作關係。說白了,蘋果在中國的發展,其實也映射出了中美兩國在合作領域,本就存在着緊密聯繫。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今全球發展充滿機遇,印度的進步是值得肯定的,我們也需要理性看待印度的發展。但同時,我們還是要做到繼續發展自身經濟,通過提升自身優勢,吸引更多的外資外企進入中國市場,促進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