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提出,中俄伊組成新三角應對西方,中國的格局比俄方想的要大

冷戰結束後,美國戰略家布熱津斯基提出過一個著名的觀點,如果世界格局發生變化,中國、俄羅斯和伊朗三個國家走到一起,對於美國來講,將是災難性的,甚至會終結美國的霸權地位。而近日,俄羅斯方面就提出,中俄伊可以組成國際外交之中的新三角,以共同應對西方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美國地緣戰略專家布熱津斯基)

日前,俄羅斯常駐維也納聯合國代表烏里揚諾夫表示,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的常駐代表團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富有成效的三邊磋商。這等同於當今世界多邊外交中的一個新三角。而俄羅斯《觀點報》也烏里揚諾夫代表俄官方給出的「中俄伊新三角」提法進行了解讀,認為這是合乎邏輯的,中俄伊三國保持着密切的關係,並且在應對美國霸權等大多數國際問題上緊密合作,不只是口頭上的,而是在行動上進行合作,並指出三國組成新三角是有可能的,而且俄羅斯也有興趣加強三方合作。

那麼,我們按照這位俄羅斯外交高官的思路,來看看這個新三角意味着什麼。首先,中國經濟和軍事實力這幾年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被譽為世界工廠,同時還在向高端製造業邁進,一旦在高科技領域實現全面突破,那麼西方就沒有能卡中國脖子的優勢產業了。

(俄羅斯常駐維也納聯合國代表烏里揚諾夫)

其次,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衣缽,國土幅員遼闊,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豐富。雖然在這次俄烏衝突中,面對由西方資金和武器武裝起來的烏軍,俄軍的表現上讓人大跌眼鏡,但俄羅斯的核武庫仍然與美國處於同一級別,這也是西方不敢真正與俄羅斯撕破臉的關鍵所在。

再次,伊朗雖然幾十年來一直是美國嚴厲打壓的對象,但並沒有向美國屈服過。更重要的是,伊朗能源儲備豐富,是世界重要的石油出口國之一,地理位置也非常關鍵,位于波斯灣沿岸,扼守着世界能源運輸的海上咽喉——霍爾木茲海峽。同時伊朗與以色列的關係勢同水火,對美國在中東里的利益有着非常大的影響,也是美國遲遲不敢從該地區完全撤出駐軍的關鍵因素。

在三國的關係上,中國與伊朗此前簽署了一項長達25年、總金額達到400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中方將在數十個領域對伊朗進行投資合作。與中國深化合作也讓遭到西方封鎖的伊朗得以獲得喘息的機會。而俄羅斯在遭到西方全面制裁後,政策上也轉向了東方,與中國不僅深化了能源合作,還在其他領域推進着更廣泛的合作。另一方面,俄羅斯與伊朗之間近期也達成了石油互換協議,並在積極商討簽署長期合作的協議。在烏克蘭戰場上,俄伊兩國也進行了軍事合作。

如果中俄伊三國走近,將有能力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共同應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聯盟的圍堵。最關鍵的一點是,俄伊兩國都是世界能源出口大國,現在中國與俄伊進行能源合作已經開始去美元化,俄伊自身的出口能源也在擺脫美元結算,這將直接動搖美國霸權的根基。所以,如果中俄伊三國按照俄方的說法組成新三角,那麼美國最擔心的事情就要發生了。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伊朗總統萊希)

需要指出的是,俄羅斯常駐維也納聯合國代表提出的建議,代表了俄羅斯的官方意見,分量是很重的。而俄羅斯為什麼提出這樣的建議、克里姆林宮又有什麼考量呢?

實際上,俄羅斯一直以來都想要融入西方世界,尤其是加強與歐洲的合作。而美國之所以能夠在冷戰中笑到最後,北約盟友的支持也是關鍵因素之一。即便是現在的俄烏衝突,美國也是依靠北約盟友的支持。因此對於美國來說,歐洲支撐着自己的霸權,所以決不允許俄羅斯與歐洲深化關係。因此美國引爆俄烏衝突也是在分化俄歐關係。現在歐盟正在與俄脫鈎,這對俄羅斯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因此也轉向尋求與東方的合作,一旦自己經濟因制裁而垮掉,那麼不但會輸掉戰爭,國家還會面臨進一步的解體。另一方面,俄羅斯也希望建立一個多極世界,俄羅斯自己作為重要的一極參與國際事務,這自然是美國不願看到的,所以俄方就希望與中伊聯手應對美國的打壓。正因如此,俄方才會提出這個中俄伊新三角的說法。

不過,與俄羅斯的新三角構想不同的是,中國在這個問題上的格局,遠比俄方想的要大。因為俄羅斯還是基於對抗的遊戲規則,以及地緣博弈的傳統思維才提出了這樣的建議,這個建議無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國家和力量,會使自己的外交圈子趨向於封閉,充滿排他性。比如俄羅斯與中亞國家的關係,無論是集安組織還是獨聯體,都是自己主導而排斥其他國家的參與。也就是說,俄羅斯是在以美國和西方現在使用的結盟手段來對付西方,這顯然是無法獲得成功的。

而中國現在推行的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交政策,它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團結不同的國家,建立起最廣泛的朋友圈。中方的格局不以價值觀為標準,反對搞小圈子,強調國與國之間交往的平等、互利共贏,這與美國西方的那一套形成鮮明對比,也獲得了西方陣營以外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認可。比如在中東,中國可以同時與以色列、伊朗、沙特這樣互相視為世仇的國家保持良好關係。在歐洲,中國也可以讓法國、德國等傳統西方大國認定必須走合作而不是脫鈎的路子。

(德國總理朔爾茨本月初訪問中國)

所以,中國現在的政策,符合團結大多數的基本原則,比俄方提出的只是中俄伊三國在國際上組成新三角,格局要大得多,也更符合世界發展的潮流。對於中俄伊三邊關係,則可以在上合組織框架內進行。隨着伊朗今年成為上合的正式成員國,三國在經貿以及軍事等領域的合作將更加順暢和深入。與此同時,伊朗還在積極加入金磚國家,這也為繼續深化三國之間的合作,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