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爾班:歐盟本來想挖坑埋俄羅斯 結果把自己埋了

最近幾天來,俄烏戰場似乎出現了一些微妙的平衡:雙方宣稱打退了對方的進攻;俄羅斯指責烏克蘭準備用「髒彈」、烏克蘭指責俄羅斯增兵「以掩蓋傷亡」,然而在這種沉悶的拉鋸戰背後,歐洲國家的心態正在一點點發生着變化。

據路透社等外媒報道,捷克首都布拉格日前再度爆發了萬人以上規模的示威遊行,要求親西方的政府下台並提前舉行大選,立刻與俄羅斯進行進口天然氣的談判;報道還提到,示威民眾亮出「俄羅斯不是敵人、好戰的政府才是敵人」的標語,捷克總理菲亞拉隨後在社交媒體回應稱,政府了解民眾的生活困難並且在想辦法解決,但是不存在「同時獨立於東西方」的選項,捷克必須成為「西方的一部分」。

我們對這位總理的二極管思維感到震驚,什麼叫「無法同時獨立於東西方」?什麼叫「西方的一部分」?為什麼認為「獨立自主」是「獨立於東西方」而不是「並存於東西方」?更何況,不管布拉格當局如何將自己打扮成為「西方世界」,捷克永遠都屬於東歐國家——而且成為西方的一部分就一定要與俄羅斯為敵?

有時候,西方政府的思維確實讓人難以理解,這大概就是因為「我們過於正常而與它們格格不入」;作為旁觀者,很多網友都知道,俄烏衝突就是美國給歐洲挖的坑,而且還是當着歐洲的面、明目張胆地直接挖坑,然後歐洲直接跳了進去——「爹挖坑、兒不得不跳」,這是什麼道理?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日前再度抨擊歐盟的對俄政策,宣稱「制裁沒有達到其預期,反而對歐盟產生了反作用,傷害了歐洲國家」。他表示:歐盟當初決定製裁俄羅斯,就好比要給俄羅斯挖一個坑,結果歐洲自己掉進了坑裡;接下來怎麼辦,歐盟認為應該將坑挖得更深一些,但這個想法怎麼看都有問題。

這不是歐爾班第一次抨擊歐盟的對俄制裁措施,早在兩周前,他就指出「現在歐洲國家不得不在食品、能源、生活必需品方面支付更高的價格,實際上就在為制裁買單,這種高通脹不是因為市場因素造成的,而是人為的政治因素」;他還警告說,歐盟的制裁措施不會對俄羅斯產生致命的影響,反而會促成歐盟國家政府的倒台。現實似乎也正朝着歐爾班所言的方向發展:挪威、意大利等國政府先後出現了更迭,右翼和極右翼政治勢力正在歐洲崛起;德國、法國,甚至已經脫歐的英國,都出現了民眾的抗議;一些國家比如荷蘭,開始採取迂迴戰術,「曲線」取消對俄制裁——看得出來,眼下歐洲國家處於一個季度矛盾的心態:一邊是越來越難以承受的制裁代價、一邊是所謂的「自由世界」價值觀,捷克政府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當捷克總理菲亞拉喊出「不存在獨立於東西方陣營」這句話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這孩子廢了」。首先,東西方陣營充滿了濃厚的冷戰味道,強行將世界割裂,他們的思維里只有「二選一」,只想着「自己是塊磚、哪裡建牆哪裡搬」,卻從未想過「成為溝通東西方的一座橋樑」。

菲亞拉的這番辯解,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畢竟在西方不少人的潛意識中,我們是被直接划進東方陣營的,這些「大聰明」們對俄羅斯的態度,很有可能會轉移到我們身上,畢竟人要作死的時候,怎麼勸都沒有用!